十年后的某一天,在蒙古国与大宋接壤的边境小镇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这个小镇位于两国之间的重要商道上,是进出口货物以及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商品都要经过这里,所以它也成为了商人们的重要中转站。
这里处处弥漫着财富的气息,仿佛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机遇。然而,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却潜藏着重重危机。尽管如此,对于那些生活朝不保夕的两国百姓来说,他们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放弃务农,选择从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此地独特的干旱风沙气候导致降雨量稀少,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有时候,农民们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到头来却可能颗粒无收。在生存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生计途径。
这是一片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它广袤得让人心生敬畏,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它又荒凉得让人感到绝望,只有漫天飞舞的黄沙和呼啸而过的狂风相伴。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小镇,它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蒙古国的地界内。
为了维护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双方达成了一项特殊的协议:将这块土地设定为自由贸易区,放弃各自的管辖权。正因为如此,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奇特之地。各种各样的人物汇聚在此,有正经做生意的商人,也有怀揣不良企图的流氓恶霸。
对于那些在这里经商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几乎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哪天突然遭遇不幸,失去所有的财富甚至生命。在这样一个缺乏基本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商人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尽管此地治安状况混乱不堪,然而仍有部分人士在此地长久定居。这些人或是拥有强大背景支撑,或是具备超乎常人的坚韧意志与顽强生命力。有时,他们或许因一笔成功的交易而欣喜若狂、洋洋得意;但转瞬之间,又可能被流氓恶霸吓得惊恐万状、屁滚尿流。
商道两侧,众多店铺林立,井然有序地排列成行,构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道路中央宽敞开阔,行人熙来攘往、川流不息。其中,多数人为繁忙的商人,匆匆忙忙地奔波于生计;另有一部分则是周边居民,前来选购日常生活所需物品。
这里出入境的人流量极大无比,每日皆是如此,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热闹非凡的景象。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其中有些是由蒙古人所开设,他们主要经营各种动物皮毛、丝绸以及玛瑙和玉石等物品。
而宋人商家则大多以精湛的手工艺为主打,例如精雕细琢的技艺、制作精良的桌椅板凳、美轮美奂的刺绣纸扇以及巧夺天工的竹编工艺品等等。这些成品无一不是精美绝伦,让蒙古人为之倾心不已。
通常而言,在大宋边境活动的那些士兵与乡绅地主们大都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之辈,他们并不会故意给这些商人制造麻烦。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向商人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蒙古部落的分布相对比较零散,各个部落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往往各行其是,很难受到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这种情况使得部落之间难以相互牵制约束。
如此一来,就算其中某一个部落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只要其他部落不加以干预,蒙古王也不便过多指责。除非发生通敌叛国之类的重大事件,否则他们通常不会轻易反目成仇。毕竟,维护部落间的稳定和谐才是最为重要的。
绝大多数部落都是通情达理之辈,他们不仅不会故意刁难这些商人,还倡导着与大宋之间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并乐于向商人们伸出援手。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喜欢唱反调、不顾自身声誉且对商人们恶行累累的部落,令众多商人苦不堪言。
这个部落名为弘基族,他们与其他部落截然不同。在弘基族人眼中,大宋的商人们既然到这里来做买卖,就必须接受他们的管辖并缴纳相应的管理费。否则,等待商人们的便是轻则辱骂殴打,重则砸店害命等种种恶劣行径,丝毫不留任何情面。而那些宋兵对此也是束手无策,根本无法管制。
弘基族部落首领为人老实本分,但却生了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儿子。这个儿子终日与一群狐朋狗友为伍,在这座小镇上四处游荡。
他们口渴时便直接抢夺他人的水,饥饿时则强取豪夺食物,若是缺钱花了,更是毫不顾忌地收起了保护费。这群人作恶多端,给镇上的商贩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恐惧,大家都对他们避而远之,生怕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喜欢乐动江湖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乐动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