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月满天下怎么写 > 第七十六章 尾声(第1页)

第七十六章 尾声(第1页)

又是一年早春时节,风暖天清,嫩绿的柳丝刚吐出些许绿芽,墙角零星盛开着点点淡黄的野花,两三只黄莺栖在枝头,娇怯地婉转几声,啼唱春好。

江南一所普通的小院内,青石铺地,苔痕上阶,几竿翠竹掩映着青瓦白墙,清简而不失雅致。从院中一间小屋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清脆悦耳,如屋檐下和着春风欢快摇曳的铃铛。

原来这是间小小的塾馆,窗明几净,素壁微凉,窗外婆娑的竹影映在墙上,似天光之笔染就的一挂清淡水墨图。堂中整齐地摆着几张课桌,几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或捧卷,或支颐,正聚精会神地听先生讲课。唯有靠窗的一个蓝衣少年,伏在桌上,沐着熙暖的春光,不知何时竟已经睡着。

“阿乙、阿乙……”旁边一个眉清目秀的紫衣少年,使劲推了推他的手臂,将他从睡梦中摇醒。他睁开朦胧的双眼,茫然问:“什么?”

“先生在问你话呢!”紫衣男孩朝前方呶了呶嘴。

蓝衣少年蓦然一惊,慌乱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道:“先生,我、我……”

先生是位穿青布长袍的中年儒生,手里拿着戒尺,板着脸直瞪着他:“刚才先生讲到哪儿了?说来听听!”

“讲到……讲到……”阿乙为难地嗫嚅着,方才他正跟周公聊天,哪儿知道先生讲什么?他心虚地瞟了一眼黑沉沉的戒尺,目光不觉求助地转向了身侧。

“讲到明帝大败匈奴的事。”旁边那紫衣少年用书卷掩口,压低声音为他支招。

“哦,是讲明帝大败匈奴的事。”阿乙精神一振,大声回道。

先生微微冷笑:“你倒说说看,匈奴败在何处?”

“这个……”阿乙挠着脑袋想了半天,终于放弃地垂下头,“弟子不知。”

“量你也不知!”先生一副不出所料的神情,挥了挥戒尺,瞪了瞪眼,终究还是没落下,转首望向旁边的紫衣少年,“阿桢,你来说说!”

“是。”紫衣少年站起来,努力回想在书本上看到的记载,“弟子记得匈奴是因为缺少粮草,军心大乱才被击溃。”

“说得有理,但还不够。”先生示意他坐下,目光自堂中扫视一圈,缓缓道来:“匈奴地处北漠,土地贫瘠,难以耕种,一向以游牧为生。攻打北越之际,一路都靠掳掠维持军需。本以为攻下雍州,凭借城中充足的粮草,便可据守城池,图谋扩张。没想到北越王轩辕熙早已下令尽焚城中粮草,雍州成为一座空城。那轩辕熙行事果决,虽战败而死,却能陷匈奴于困境,倒也不失为一代袅雄。”先生慨叹几句,又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匈奴败在粮草匮乏,此乃原因之一;蛮夷犯我中原,虐我百姓,逆天而行,必然亡之,此乃原因之二;原因之三么……”

先生故意停了停,见学生都睁大眼睛听得出神,不觉满意一笑:“匈奴不幸遇到了明帝。明帝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一生历经大小数十场战役,西征阆琊,北逐匈奴,南定交趾,未尝有过败绩。匈奴对上此人,岂有不败之理?”

众学子纷纷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对那明帝更是景仰。唯有阿乙,依然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情,趁先生不注意,掩嘴打了个哈欠,懒懒地自语一句:“都几百年前的人了,有什么好说的?”

他本是压低了声音嘟囔,谁知竟被先生听见了,先生眉头一皱,蓦然回头瞪着他,斥道:“阿乙,你身为煌国之人,岂能不知煌国之史?欲知煌国之史,又岂能不晓明帝之功绩?明帝结束三国纷争,一统天下,成为大煌帝国的开国之君。在位四十多年,励精图治,除旧革敝,德泽天下,四海升平,开创了天元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的典范。你若心怀大志,自可以史为师,学治世之道、用兵之法;若甘于平淡,也可遥想圣君风范、德仪容止,以涤浊清心、修养自我。怎可似现在这般无知妄语,让人笑你如井底之蛙,自大浅薄?”

一席话说得阿乙满脸通红,深深低下头去,愧然道:“先生,阿乙知错了。”

这时,前排一位穿红衣的少女突然出声道:“爹爹,我听娘说,匈奴是明帝跟轩辕皇后共同打败的,天元盛世也是他们俩人一起开创的。”

说话的正是先生的小女儿阿朱。她常缠着爹娘讲前代之事,尤其爱听轩辕皇后的故事,心中对她崇拜之极,如今见阿爹只谈明帝,不提自己的偶像,便不满地嚷了起来。

先生最疼这个小女儿,向来当作男孩般教养栽培,见她提出异议,也不以为忤,微笑看着她:“阿朱,你娘讲得没错,轩辕皇后辅佐明帝,贤德多才,被誉为一代贤后,你可还记得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

阿朱早就将轩辕皇后的事迹倒背如流,这点考问哪能难倒她?于是马上站起来,以清脆的嗓音流利地背道:“后有感于乱世,遂劝帝止兵戈,与民休养,志在升平。又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是以垂髫之童,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她学着阿爹的模样,摇头晃脑,声调抑扬顿挫,如三月新出谷的雏莺,动听之极。

见这丫头又在众人面前大出了风头,她身后一个年纪略长的少年不满地冷哼一声:“我倒听说轩辕皇后以前是阆琊的太后,煌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昭帝,还是她跟明帝的私生子呢。”

“你打哪儿听来的这些混话?”先生脸色一沉,严厉地喝问。

“是……是《三国野史》上写的。”少年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脖子。

“正经的史书不看,专看这些个稗文野史,那些捕风捉影的谣传,也能信得?”先生拿戒尺狠狠敲了下桌子,刺耳的声音惊得那少年一哆嗦,讪讪地埋下脑袋,再不敢多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