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觉得自己很好,但对我来说,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好是件重要的事。每当我见到某个人,我就像对方身上带着一个看不见的讯号:“让我感觉自己重要!”我会立刻回应这个讯号,结果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人自视颇高,他们无法了解对方也同样希望感觉重要。
有一次我在一长排的欢迎队伍中等候许久,最后终于轮到我和公司的销售经理握手,但他对待我的样子就好像我根本不存在似的。我确定他一定不记得这件事;事实上,他也许根本不知道他对我的伤害有多大。在多年之后,从我仍然记得且记忆如此鲜明看来,这件事的确对我有极大的影响。那天,我从他身上学到重要的一课:不管你多忙,你必须花时间让别人感觉他是重要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完成某些重要的事情,我认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管理人员应该对部属持这种看法,但这种态度是装不出来的,你必须真正相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才行。
这是基本的一课,你以前也许听过许多次,可是还是应该提醒你,因为有太多商业人士在工作时都把它忘了。“生意就是生意,”他们说,“你不必用那种方式来对待员工啊!使他们觉得重要并不是我的工作。”
他们完全错了!让员工觉得重要正是管理人员的工作——因为使员工觉得重要,会鼓舞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表现。洛克菲勒就说过:“我会付更多的薪水给擅长处理事务的人。”高昂的士气是增进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勉励每一位部属,提高他们的自尊和士气。
管理人员如何使部属觉得重要呢?首先,是聆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当人们被赋予责任时,他们也会觉得重要。但徒有责任没有权力,会摧残一个人的自尊。你曾注意过一个小女孩第一次被派去照顾小弟弟的情形吗?她会兴奋异常,因为她获得了成人的地位。但如果她有责任照顾小弟弟,她也就应该有权力在小弟弟不乖时,要他早点上床睡觉。
还有,你要经常让部属知道你是多么赏识他们,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的人,如果你也认为如此,那你就应该经常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甚至只是称赞准时上班,对方就知道你重视守时。
总之,一定要让下属看到自身的价值,让下属觉得自己很重要,人都有被需要的心理,如果能成功运用人的这个心理,那么你就会很成功。
怀才不要着急,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怀才时最好少安毋躁,再好的伯乐也需要时间去鉴别。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很多刚进职场的年轻人感觉上司不怎么重视自己。当然,你确实有可能遇到那种不负责的上司,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好的企业是绝不会允许一个没有作为的主管在那儿吃干饭的。其实,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你的主管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会在你一个人身上花太多的时间,而且人才的考察也是需要用时间来检验的,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主管没找你谈话并不代表他不关注你,他会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你的表现、你的能力、你的职业精神。你不要觉得自己在公司无关痛痒、不受人重视,因为任何公司招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利润,没有哪个公司会招一个无关轻重的闲人。认准了这一点,你悬起来的心可能就会稍微舒坦一点了。
刚进公司,你就是一个普通员工,没有人会关注你。工作做好了是你分内的事,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
“蘑菇管理”是许多大公司对待初出茅庐的新人的一种管理方法,公司新人被置于一个阴暗的角落,随便地被搁上一两个月,以观后效。如果你被分在了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或经常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不但没有人来关注你,说不定还受到苛刻的指责,这个时候,你得观察清楚你是“被无关紧要”了,还是被公司“蘑菇管理”了。
杜南现在已是公司里的项目部经理,拿着几十万的年薪,有房有车,很令人羡慕。但他回想起六年前初入公司时的情景,欷嘘不已———当时要是自己早走一步,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了。六年前,杜南刚从大学校园里出来,踌躇满志,一心要做番大事业。
杜南凭借自己在学校的优秀成绩和在面试中的不俗表现,顺利地拿到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这家公司的聘书。刚进公司,杜南满怀着对公司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准备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可过了半个月,杜南所谓的工作就是做做表格、发发文件、布置会场等小学生都可以干的事情。杜南开始有点着急了,心里却在安慰自己,熬过这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一个月过去了,杜南发现上司丝毫没有给自己改变工作任务的迹象,心里打起鼓来:“难道我堂堂名校的高才生就是来给公司打杂的吗?公司也太不像话了吧,把我们招进来就扔在一边不管不顾。”联想起前几天从网络上看到的关于人才高消费的帖子——有的公司巴不得打扫卫生的都能是大学本科学历。再想想自己的同学,有的进了国家单位做公务员,有的进了国企坐办公室,而自己沦落到跑跑腿、打打杂的地步,他心里想着就来气。
杜南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找到主管,问什么时候能分配实际任务。主管摊摊手,说他没有接到上面的通知,让他少安毋躁。
听到主管这么说,杜南心里更郁闷了。因为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成这个样子,他打算炒公司的鱿鱼,卷起铺盖走人。那天晚上,杜南感到自己初入社会就遇到事业上的不顺,心情十分低落,他拿起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准备告诉家人自己要辞职的消息。杜南的爸爸听出了儿子话里透露出的失落心情,奉劝儿子再等等看。
果不其然,一周后领导宣布杜南通过考核期,顺利进入公司的项目执行部,后来他所预想的一切才真正来临。杜南现在回想起来,常常会问自己:“要是当时走了,现在该是什么样子?”
如果有一天你也被“蘑菇管理”了,这不是什么坏事,说明公司很重视你,在对你费尽心机做出考察。年轻人刚进公司的时候,当几天“蘑菇”,消除不切实际的浮躁,磨炼年轻人少有的耐性,对你和公司而言没有什么不好。
成长中的年轻人要想成就不凡的事业,就必须经过化蝶的痛苦过程。一个好的公司,一般对新人都会有一段考察期,从起薪到工作任务都不会一开始就给你难以企及的高点。无论你有多么优秀,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
回避是非,别做党争牺牲品
都说“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工作也是一样,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对你个人来讲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事故”了。古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偏帮哪一派都没有好处,如果你还不小心掉进公司党争的旋涡之中,那么你不但可能成为替罪羊,还会使你的事业功亏一篑。
如果你真的已经卷入一场职场派系斗争,你最好离旋涡中心远一点。离得越远,破坏的向心力越弱,即便有所损伤,程度也会轻一点。
王静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公司,初来乍到一身稚气,她根本不知道公司两位高层——余经理和杨经理是面和心不和。余经理同意的事,杨经理有意见,反之亦然。
一次,王静要给老板写年终报表,杨经理让王静先按他设计的方式做报告,王静就按杨经理所交代的做了。过了两天,余经理问王静做好了没有,王静就把做好的格式拿给他看,杨经理看了之后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王静叫进来。他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还冷不丁地加了一句:“我的设计可是独家创意,要保密。”这让王静一头雾水:“这下该听谁的?”
后经公司老同事点化,王静才知道两位经理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大到争权夺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使用,他俩都要比出个高低胜负来。老同事告诫王静:“做他们的下属,一定两边都不能得罪,余经理的话没错。杨经理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光用耳朵还不行,还要用脑子。”
王静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小职员生存的艰难。身为下属,偏左走,偏右走,都是有问题的。最后,王静把杨经理和余经理的意见综合之后做出了表格才算过关。
还有一次,杨经理的表妹汪小云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碰倒了投影仪,摔坏了价值6000元的镜头。当着余经理的面,杨经理皱着眉头严厉地对王静说:“一定要按规定处罚,绝不能敷衍了事。”
王静这次学乖了,先是查找了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然后给出了处罚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一个月不到1000元,当然比不上6000元的镜头钱。王静给出的原因是:工作期间非故意损坏工作用具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小汪把镜头弄坏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王静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杨经理也追问王静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王静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杨经理没再说话,挥挥手让王静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杨经理和王静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王静感到特别舒服。
即使环境所限,你必须选择站队,那你也要明智一点,选择可靠的一方。比如,你们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明争暗斗地拉拢新人,而你恰恰不幸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那你不如站到“一把手”的一边,毕竟他才是“老大”。
李强刚来到公司不久,是公司副总经理招聘的他。那时候副总经理对他特别礼遇,不仅热情地介绍公司的情况,还解决李强的住房问题。李强深深感受到了副总经理对自己的器重,打算知恩图报,以自己的工作表现来回报副总经理对自己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