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谦让是职场合作最容易的 > 第二章 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坚持(第2页)

第二章 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坚持(第2页)

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便可制胜。看来徐阶是深谙此理的。通过筹谋妙算,迷惑、麻痹敌人,然后再置其于死地,这才能算是机智做事之人。在徐阶与严嵩的较量中,徐阶一直是实力较弱的一方,所以他选择了退让、隐忍,让自己的目的藏而不露,然后伺机而动。正因为徐阶藏得深、藏得妙,所以严嵩并没有机会与徐阶发生直接的争斗。倘若直面交锋,也许徐阶就不会有胜算了。这也是徐阶的聪明之处。

忍受小败才能做到大成功

有人问一个孩子,问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说:“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就学会了。”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标。”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这是成功者的人生理念,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过去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竟然在很有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许他们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经营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永远屈服,则胜利就在远方,就在向你招手。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挫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有的人面对挫折,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到头来一事无成;有的人面对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最后走向了布满鲜花的成功之路。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么去面对“失败”,对这一问题处理的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所以,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不是在于他们失败的次数多寡,而是在他们失败后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作为。

爱迪生从事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有人说他共历经一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二千次失败?”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我只是发现哪些方法做不出电灯来。”

他根本没有认为自己失败,他是成功地发现不能做灯泡的方法。

失败会激励成功者,也会击垮失败者,这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是失败者所以失败的因素。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成功之前,因经商失败过两次,也曾破产过,他却说:“其实,失败只是提供更明智地起步的机会。”失败只不过是让我们有更聪明的开始而已。

听说过固特异轮胎吗?在固特异的事业生涯中,曾多次因经商失败而导致负债累累,甚至还因此入狱。最后他契而不舍地研究出橡胶的硬化过程,因而开创了橡胶工业的一个新纪元。

你玩过“大富翁”游戏吗?它的发明人达洛

你吃过比萨吗?1958年富兰克·卡纳利在自家杂货店对面经营了一家比萨饼店,筹措他的大学学费。19年之后,卡纳利卖掉3100冢连锁店,总值3亿美元。他的连锁店叫做必胜客(PizzaHut)。

对于其他想创业的人,卡纳利给他们同样的忠告:“你必须学习失败。”他说:“我做过的行业不下五十种,而这中间大约有十五种做得还算不错,那表示我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可是你总是要出击,而且在你失败之后更要出击。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会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失败只是过程而非结果。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我则称它为“经验”,从经验中学习,也意味着从错误中学习。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失败,哪有后面的成功。

IBM的创建者汤玛士·J·华生爵士说得好:“你想成功吗?好,把失败的可能性乘以二,成功就在失败的远端。”失败就好像数学的删除法一样,为我们将成功路上不可行的因素逐一删去后,最后胜利便在望。

是的,失败越多相对成功的次数也就越多。失败十次的成功几率,是失败五次的二倍。而如果你失败二十次,成功的机会则又会加倍。

失败越多相对成功的次数也就越多。是的,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失败,哪有后面的成功。

伟大的成功总是伴随着伟大的失败。麦当劳创始者克罗克(RayKroc)在52岁那一年才创业,之后也历经多次失败。他说:“当错误发生时,令人痛苦莫名,但经年累月之后,这些错误,我们称之为经验。”所以,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经验。

在实力不够时要学会隐忍

世界上有些事情,越是急切地想解释明白,就越说不清楚,所以就不应急于表白,或暂时不表白,时间长了,彼此头脑冷静了之后,事情或许自然就清楚了,千万不要因为急于表白反而加深误解或造成怨恨。世上有很多人,你越是急切地想拉着他跟随自己,他越是不服从,那就不如让他自由发展,这样也许他慢慢觉悟过来,自然就会顺从你,过于勉强反而会事与愿违。因此,在这些时刻,隐忍是一种达到自己目的的有效策略。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于楚国的国家都拉了过去,并订立了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议要他出兵争霸。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死罪。

在这之后,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觉得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羽毛,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他,便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阵子,另一位大臣苏从看着楚庄王没有什么动静,就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从此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楚庄王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五年以后,他打败了宋国。七年后,他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郊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土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便拿起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土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大战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再多杀人呢?”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从战况来看,楚军占据了优势,如果继续打下去,肯定会把晋军消灭干净,但毕竟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洗刷以前战败的耻辱。自此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事实上,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要是听从了其他人的计策,或许也能打败其他国家,但他看到,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样不妥。其一,他刚刚即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此时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其二,如果楚庄王一即位就准备发动战争,肯定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联合打击,那么,结果或许能够取胜,但胜算毕竟不大。因此,楚庄王明白,最好的选择是等待机会,但是在这期间还不能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看出他有想当霸主的野心。因此,他选择了吃喝玩乐这一看似糊涂透顶的做法,以便让其他国家认为他是一个无能的国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