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精心用字遣词
说话需要注意遣词,恰当的用字,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意思,而且能够起到感染听者的效果。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当我们所说的话用对了字眼就能叫人笑、治疗人的心病、带给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错了字眼就会使人哭、刺伤人的心、带给人失望。同样地,借着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决心跟随着这些伟大的人物,结果塑造出今天的世界。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地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英国政治家丘吉尔。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丰富。
生活中时时选择使用积极性的字眼,能够振奋我们的情绪,反之,若是选择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们自暴自弃,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错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使用字眼的重要性。这做起来并不难,只要你能聪明而用心地选择便行了。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常常用字十分谨慎,然而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字,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可能就会扭曲所历经的事实。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来挥洒你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说好你的结束语
同陌生人交谈,说好第一句话固然重要,但是你也不能忽视告别语的作用。如果说开头第一句话是一份美味的开胃水果,那么结束语就是一杯香浓的咖啡,让人回味无穷。
在与陌生人结束交谈时,要努力设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
如果只是简单的一句“再见”,未免太枯燥、乏味,可能第二天对方就会忘记你。
和陌生人结束交谈时,有哪些比较好的结束语呢?
1.关照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意向之后,觉得有些话一定的带有范围性、对象性、保密性,不便于传播给他人,因此在结束交谈时要对此特别关照。
譬如:
“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别人听说了难免会见笑,所以还是你知我知就好了,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王,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这种关照式收尾,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起到强调重点,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征询式收尾
交谈完之后,可以根据交谈目的,向对方征求意见、要求、忠告、劝诫等等。
譬如:
“通过这次谈话,你应该对我有一定的了解吧,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张小姐,我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第一次约会有一点紧张,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希望你能讲出来。”
当你与陌生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你应该说:“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我将全力帮你解决……”
征询式的收尾往往给人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稳重老成的印象。对方听到之后,会有一种受尊重,倍感亲切的感觉,有利于你们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
3.感谢式收尾
感谢式的收尾方式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这样的结束方式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邻舍之间都是适宜的。
譬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谢谢你的指点,我会不断努力的。”
“能和您交谈,我很荣幸。”
“谢谢你陪我度过一个美妙的下午。”
4.祝愿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
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