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解决问题方式方法 > 第三章 解决问题有方法1(第1页)

第三章 解决问题有方法1(第1页)

找到问题的症结——抓住关键点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最大特点是一切矛盾的汇集处。抓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地方,解决了它,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933年3月,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当时,美国正发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经济大萧条。就在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当天,全国只有很少的几家大银行能正常营业,大量的现金支票都无法兑现。银行家、商人、市民都处于恐慌状态,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将会导致全国性的动荡和骚乱。

在坐上总统宝座的第3天,罗斯福发布了一条惊人决定——全国银行一律休假3天。这意味着全国银行将中止支付3天。这样一来,高度紧张和疲惫的银行系统就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各种调整和准备。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举动,却产生了奇迹般的作用。

全国银行休假3天后的一周之内,占全美国银行总数四分之三的13500多家银行恢复了正常营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纽约股票价格上涨15%。罗斯福的这一决断,不仅避免了银行系统的整体瘫痪,而且带动了经济的整体复苏,堪称四两挑千斤的经典之作。

罗斯福用这样一种简单方法就能力挽狂澜,而且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一下抓住了银行——整个“国家经济的血脉”所存在的问题,抓住了整个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并选择了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去解决了。

当时,美国正好出现了遍及全国的挤兑风波。银行最害怕挤兑,因为一出现挤兑,人们就会对银行和金融体系丧失信心,一旦对金融体系丧失信心,就会加剧人们的不安,导致挤兑潮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形势压力下,所有银行就像被卷入旋涡一样,被挤兑风波逼得连喘一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所以,罗斯福对经济形势深刻分析之后,采取果断措施,用休假三天来让银行整理好正常的工作思路,做好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宏观调控。银行的危机处理能力得到增强,人们的信心也开始恢复,问题就得到了逐步解决。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准了应该瞄准的“靶子”。否则,要么是劳而无功,要么是南辕北辙。

美国鞋业大王罗宾·维勒事业刚起步的时候,为了在短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种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

结果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即使加班加点也只能完成订单的一小部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又招聘了一批生产鞋子的技工。但面对庞大的客户订单,现在的产能还是远远不够。罗宾非常着急,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产出来,工厂就不得不赔偿给客户一大笔钱,进而还会影响到工厂的声誉。

于是罗宾召集全厂员工开会研究对策。主管们讲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工举手要求发言,“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工人、主管们都很奇怪。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罗宾很重视,鼓励他讲下去。

他鼓足了勇气,大声说说:“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

这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做这样的机器吗?”

小工面红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罗宾。他说:“这位小同事指出了我们解决产能问题的一个误区。一直我们都认为问题是如何招更多的技工,但当一批订单过后,如何安排这些增加的技工去留问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但这位小同事却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问题根本上,那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尽管他不会创造机器,但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决定奖励他500美元。”这相当于一个小工半年的工资。

罗宾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立即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子的机器。4个月后,机器产生出来了,世界从此进入到用机器生产鞋子的时代。罗宾也由此以领先者的姿态成为了美国著名的鞋业大王。

罗宾·维勒在自传中谈到这个故事时,特别强调说:“这位员工永远值得我感谢。假如不是这位员工给我指出我的根本问题是提高生产率而不是找更多的工人,我的公司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发展。”

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那就是遇到难题,首先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此路不通另辟他径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都能完全预见的先知,因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有太多的不可知因素,有太多的变数。为了应付这些难以预见的情况,我们必须为目标的实现预备多种应变方案。在已经选择的方法遇到极大阻碍,已经毫无实现的可能时,我们必须快刀斩乱麻,此路不通另辟他径,迅速地实施新的推进方法,以求目标的实现。

有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把几只蜜蜂放在瓶口敞开的瓶子里,侧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会一次又一次地飞向瓶底,企图飞近光源。它们决不会反其道而行,试试另一个方向。因为瓶中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情况。因此,它们无法适应改变之后的环境。另外,在长期的生存经验中,蜜蜂也只知道有光的地方才是开放的、有出口的,而黑暗的地方肯定是封闭的、会碰壁的,就如它们生活的蜂巢一样。

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式做了一次试验。这次瓶子里不放蜜蜂,改放几只苍蝇。瓶身侧放,瓶底向光。结果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苍蝇常会一头撞上破璃,但最后总会振翅飞向瓶颈,飞出瓶口。

科学家解释这个现象说:“在常规方法遇到障碍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方法。横冲直撞要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在对蒸汽机创造性的改进过程中,就充满了对传统理论和习惯思维的不断挑战,表现出超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

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但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到15岁时就学完了《物理学原理》等书籍。

17岁的时候,瓦特到伦敦和格拉斯哥的工厂当徒工。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他很快学会了制造那些难度较高的仪器,练就了精湛的手艺。

30岁的那年,在教授台克的介绍下,瓦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当了教学仪器的工人。这所学校拥有比较完善的仪器设备,这使瓦特在修理仪器时认识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时,他对以蒸汽作动力的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燃料。

之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开始的时候,瓦特一直着力于如何在纽可门蒸汽机原有的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但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