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短短20分钟的会晤,使包玉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取得了成功。他找到了一位可靠而有实力的同盟者。
随后,包玉刚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所持9000万股‘和记黄埔’全数转让给李嘉诚,同时以每股36港元的价格,从李氏手中购入2000万九龙仓股票,一举掌握了九龙仓股份的18%,从而取得了与怡和平起平坐的地位,为这场争夺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包玉刚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在1980年6月24日,动用令人惊异的21亿港元的巨额现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怡和,完成了夺取九龙仓的壮举。
总之,一个人仅凭个人的智慧是无法完成领导工作的,历史上由于固步自封、偏执、自满而遭到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善于统领大局的人总是能够利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以获取胜利。
第二,集思广益,以史为鉴。
“集思广益”语出《三国志·董和传》“(诸葛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众益也。”“集众思”是集中众人的意思,“广众益”,使工作得到更大更好的效果。宋代许月卿在《先天集·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中把四字相连。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集思广益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原则,是统御者不可须臾离开的致胜法宝。
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当过放牛娃,做过小和尚,拉起队伍后,他认真听取属下意见,十分注意笼络文人,集思广益,终成大事。
文人冯国用来投,向他提出两条,一是不能带着队伍老是东走西转,可以去夺取龙盘虎踞的建康(南京)做根据地;二是不要贪婪女子玉帛,要为民多做好事,争取民心。朱元璋见说得有理,便收冯国用为幕府,成为谋士。后有李善长来投,对朱元璋说“汉高祖(刘邦)家乡在沛,离您家乡凤阳不远吧?他的家庭和您的家庭不是一样低微吗?他能成为汉高祖,将军也定能夺得天下。”朱元璋“心有灵犀一点通”,至此便拿刘邦作榜样。当然出此高见的李善长也被留下来,封官为掌书记。就这样,朱元璋一个个招纳了十几个文人作为谋士,给以优厚待遇,专门为他们建立了“礼贤馆”。
也正是“礼贤馆”中众谋士提出的谋略,使朱元璋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儒朱升所提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提此建议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此时,“高筑墙”可站稳脚跟,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注意经济建设,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缓称王”则可避免过早称王称霸,扯旗放炮,树敌过多,招人嫉妒和打击。朱元璋用这三句话作为自己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最后胜利,建立了明王朝。
成功箴言:
好汉难敌四手,猛虎不敌群狼,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只能做一个人的事,要想掌控全局,指挥若定,就必须有足够的帮手为你撑起事业的各个基石。
明察秋毫的策略
我们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为了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必须多方策划,奋发图强,小心谨慎,壮大实力,做好准备,方能使自己有能力迎接任何挑战。
第一,明察秋毫,料事及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但事物的变化又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因此聪明的人总是能够深谙此中之道,能够通过仔细观察事物进而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乃至微小的变化,从而制定和决定相应的对策与方法。别人尚未动手之前,已料其先机,怎能不立于不败之地呢?
所以我们要充分锻炼自己这种明察秋毫、料事及先的敏锐洞察力,抱着审慎、理智的态度去观察一切,这样做,对我们而言有百益而无一害。
下面两则故事也许会给你许多启示。
明代的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中,溅到夏翁的衣服上。此人是旧识,童仆们很生气,想打他。
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因此用好话把他遣走了。
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账册查索,发现,原来这个人欠了钱无法偿还,想借激怒夏翁来求得一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
同类的一个故事发生在长洲开钱庄营生的尤翁的身上。岁末的时候,他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在和店里伙计争吵。
伙计上前向尤翁诉说“此人拿着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而且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
此人骠悍不驯,尤翁便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了新年打算而已,这件小事何必争吵呢?”
于是尤翁命令家人检查他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对他说“这件是御寒所不可缺少的。”
他又指着一件长袍道“这件给你拜年的时候用,其他不是急需的,自可以留在这里。”
这个人拿着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了,但是当夜竟死在别人家里,讼案长达一年之久。
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本来就准备服毒自杀,以为尤翁有钱,可以欺诈,既然骗不到,就转到别人家里去了。
有人问尤翁为什么事先知道而强忍着,尤翁说“凡是别人不合理的对待,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
夏翁和尤翁可以说都是明察秋毫、料事及先的高手。也正因为他们的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避开了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麻烦和挑战要比他们多得多。因此,向夏翁和尤翁学习一点明察秋毫的本领,对领导工作而言是必要的呀。
第二,防微杜渐,转祸为福。
晋朝温峤尽忠于王室,在王敦的手下做事。因为王敦有叛逆的计划,于是温峤就在表面上伪装恭敬的样子,经常献机密的计策以附和王敦的心意。正巧丹阳尹县缺,王敦就派温峤为丹阳尹。
温峤恰好此时与王敦手下的钱凤交恶。他忧虑自己一旦离去,钱凤会在后面离间,因此王敦为他饯别时,就起来向众人敬酒,到了钱凤前,钱凤才举杯,不及喝下,温峤装醉,用手将钱凤的头巾打落在地上,却生气地说“钱凤是什么东西?温太真敬酒,竟敢不饮一杯啊!
而温峤与王敦分别时,满脸的眼泪,出了屋子又回头进去,接连三次。
当温峤离去以后,钱凤对王敦说“温峤和朝廷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相信他。”
王敦说“太真昨晚醉酒,稍微给了你一点颜色,何必就要说他的坏话。”
从此钱凤毁谤批评温峤的话都起不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