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经满则不能内藏,肝中火气焚烧,内逼经出,而火亦随之而怒泄。其色紫黑者,水火两战之象也。成块者,火煎成形之状也。经失其为经,正郁火内夺其权耳。治法似宜大泻肝中之火矣。然泻肝之火,不解肝之郁,则热之标可去,热之本未除也。方用宣郁调经汤∶白芍(五钱)当归(五钱)柴胡(一钱)香附(一钱)郁金(一钱)丹皮(五钱)白芥子(二钱)甘草(一钱)黄芩(一钱)炒栀子(三钱)水煎服。连服四剂,下月断不先腹痛而后行经也。
此方补肝之血,又解肝之郁,利肝之气,又退肝之火,所以奏功如神耳。
此症用香草散亦佳。
香附茯神(各三钱)玄胡索甘草神曲天花粉(各一钱)炒栀子黄芩(各二钱)白术生地麦冬(各五钱)陈皮(五分)水煎服。
妇人有经后小腹作痛,人以为气血之虚,谁知是肾气之涸乎。夫经水乃天一之水,满则溢,空则虚,亦其常也,何以虚能作痛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肝,而肝必下克于脾土,土木相争而气逆,故作痛也。治法亦须舒肝气为主,而益之补肾之味,则水足而肝气益安矣。方用后调汤∶阿胶(三钱)荆芥(三钱)巴戟天(一钱)山药(五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甘草(一钱)山茱萸(三钱)水煎服。
此方平调肝肾,既能转逆于须臾,尤善止郁痛于顷刻,经后以此方调理最佳,不止治经后腹痛也。
此症用填经止痛丹亦神。
熟地(二两)山茱萸(五钱)山药(三钱)甘草(一钱)肉桂(五分)水煎服。
妇人有行经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人以为火盛之极也,谁知肝气之逆而不顺行而上吐乎。夫肝之气最急,宜顺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血随气而俱行。若经逆从口上出,乃少阴之火急如奔马,得肝中龙雷之气直冲而上,其势最捷,反经为血,又至便也,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但此等吐血,不同各经之吐血,各经吐血乃内伤而成,此逆经吐血者,乃内溢而激之使出也。其症绝有异同,而逆气则一也。治法似乎治逆以平肝,不必益精以补肾。虽然逆经而吐血,虽不损夫血,而反复颠倒,未免伤肾之气,而血又上泄过多,则肾水亦亏,必须于补肾之中,以行其顺气之法也。方用顺经汤∶当归(五钱)白芍(三钱)熟地(五钱)茯苓(三钱)牛膝(三钱)丹皮(五钱)沙参(三钱)荆芥(炒黑,三钱)水煎服。一剂吐血止,二剂经顺,连服十剂,不再逆经也。
此方于补肾、补肝之中用引血归经之药,肝气不逆,肾气自顺也。肾气既顺,经何能逆哉。
此症用顺肝藏血丹亦效。
白芍当归熟地(各一两)荆芥(炒黑三钱)牛膝人参茯苓(各二钱)柴胡(五分)乌药(五分)泽泻(一钱)水煎服。二剂即顺行矣。
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脐下疼痛,状如刀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既而经来,因之无娠,人以为血热之故,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耶。夫寒湿之气乃邪气也,妇人有任、冲之脉,居于下焦,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为血室,皆喜正气之相通,最恶邪气之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若寒湿之气弥满于二经之外,势必两相争而作疼痛矣。邪感正衰,寒气生浊,下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湿而温其寒,冲、任无邪,何至搏结作痛哉。
方用温脐化湿汤∶白术(一两)茯苓(三钱)巴戟天(五钱)山药(五钱)扁豆(三钱)白果(十枚)莲子(三十粒,连心用)水煎服。然必须经未来前十日服之,四剂而邪去,经调兼可种子也。
此方用白术以利腰脐,更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脉,再用山药、扁豆、莲子以卫冲脉,故寒湿尽去,经水自调矣。倘疑腹痛为热邪之作祟,妄用寒凉,则冲、任虚冷,血海变为冰海,血室成为冰室,毋论艰于生育,疼痛何有止日哉。
此症可用术桂草玄丹∶白术(二两)肉桂(一钱)甘草(一钱)玄胡索(一钱)水煎服。一剂愈。
妇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痿黄,人倦无力,人以为血热之故也,谁知血虚而不归经乎。夫血旺则经多,血少则经缩。然血归于经,虽血旺而经亦不多,血不归经,虽血衰而经亦不少。世人以经水过多为是血旺,此治之所以错也。惟多是虚,故再行而不胜其困乏。血损精散,骨中髓空,不能华于面也。治法大补其血之不足,引其归经,宁有经后再行之病哉。
方用四物汤加味治之。
熟地(一两)川芎(五钱)白芍(三钱)当归(五钱)荆芥(三钱)山茱萸(三钱)白术(五钱)续断(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四剂血归经矣。十剂之后,加人参三钱,再服十剂,下月行经适可而止,不再行也。
四物汤乃补血之神药,加白术、荆芥行中有利;加山茱萸、续断止中有补;加甘草而调和得宜,所以血足而归经,经归而血净也。
此症用加味补血汤亦佳。
当归黄(各一两)荆芥(三钱)白术(五钱)水煎服。四剂人健,十剂全愈。
妇有行经前先泻三日,而后行经,人以为血旺之故也。谁知是脾气之虚乎。夫脾统血,脾虚则气不能摄血矣。且脾属湿土,脾虚则土不实而湿更甚,经水将动,而脾气先不能固,脾血欲流注于血海,而湿气先乘之,所以先泻水而后行经也。调经之法在先补其气,盖气旺而血自能固,亦气旺而湿自能泻。方用健固汤∶人参(五钱)茯苓(三钱)白术(一两)巴戟(五钱)薏仁(三钱)水煎服。
连服十剂而经行不泻矣。
此方补脾气以固脾血,则血摄于气之中,脾血日盛,自能运化其湿,湿既化为乌有,何能作泻哉。
此症用术苓固脾饮亦佳。
白术(一两)茯苓人参山药芡实(各五钱)肉桂(五分)肉豆蔻(一枚)水煎服。经未泻前服此则不泻矣。
多服为妙。
妇人有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出血者,人为血崩之症也,谁知经入于大肠乎。夫大肠与行经之路径各别,何以能入于其中乎。盖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则胞胎之血两无可归,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摄,听其自便,血乃不走小便而走大便矣。治法单止其大便之血,则愈止而愈多,反击动三焦之气,拂乱而不可止。盖经之妄行,原因心肾之不交,今不使心肾之既济,而徒安其胞胎,则胞胎之气无所归,而血又安有归经之日哉。故必须大补心肾,使心肾之气接,而胞胎之气不散,则大肠之血自不妄行也。方用归经两安汤∶人参(三钱)当归(五钱)白芍(五钱)熟地(五钱)山茱萸(二钱)巴戟天(一钱)白术(五钱)麦冬(五钱)荆芥(炒黑,三钱)升麻(四分)水煎服。
一剂血止,三剂经止,兼可受娠。
此方大补心、肝、肾三经之药,全不去顾胞胎,而胞胎有所归者,以心肾之气合也。心肾虚而气乃两分,心肾足而气乃两合。心肾不离,而胞胎之气听令于二经之静摄,安有乱动之形哉。然则补心肾可也,何兼补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其肝血,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入于肾,下引肾而入于心,不啻如介绍之欢也。
此症用加味归芎散亦神效。
当归白术生地(各一两)川芎(五钱)升麻(一钱)一剂即止血而经行矣,二剂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