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臂的姿势表示保护自己的意思,同样的,这种动作也能表示可以随时反击的意思。
举手敲敲自己的脑袋,或用手摸着头顶,即表示正在思考的意思。
摸头的手震动得很厉害,即表示全心全力在思考。
用双手支撑着下腭,大多数的情况都表示正在茫然的思考中。
用拳头击手掌,或者把手指折曲得卡卡作响,就表示要威吓对方,而不是在进行思考的活动。
4。从他的癖习看他的特性
搔弄头发的癖习,是一种神经质。凡是涉及有关自己的事情时,他们马上会显得特别敏感。
一面说话,一面拉着头发的女性,大体上是很任性的女人。
说话时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要吸引对方。、
拿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盖自己的弱点。
不断摇晃身体,乃是焦灼的表现,这是为了要解除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动作。
双足不断交叉后分开,这种癖习表示不稳定。如果女性具有这一癖习时,就表示她对某位男性怀有强烈的关心之意。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透被求人的心灵:
1。从前兆看人
俗话说,一叶可知秋,任何事情在局势明朗之前,肯定都会有其前兆。达尔文在剑桥神学院读书时,是个平庸者,植物学教授汉罗斯却看出达尔文有着特殊的才能,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可见具有慧眼的人会根据这些细微之处正确判断出事态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形势判断的高手,从而把行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唐代宗时,刘晏在扬州设立造船场,凡造船一艘就付给很丰厚的报酬。有人提出造船的实际费用不到所付工钱的一半,所以应该减少。刘晏说:“不。计划大事业不能计较小的花费,凡事必须考虑到长久的利益。现在造船厂刚刚建立,管事的人很多,应当让他们在私人花费上不太窘迫,这样公家的财物才不会受损失。如果斤斤计较,不是长久之计啊。”刘晏说得很对,大事业不能计较小花费,以俸养廉才是长策。
2。从习惯看人
明代周忱巡抚江南时,有一个笔记本,他每天记录所做的事,即便是很小的事也不遗漏。比如每天的阴、晴、风、雨等都详记下来。开始人们都不明白他的用意。有一天,一个人来报告,说运粮的船在江上被吹走了,找不到了。周忱就问那个人丢失粮船是哪一天,是午前还是午后,当时刮什么风。结果报告的人回答得颠三倒四,周忱翻开日记本和他对证,那人大吃一惊,只好招出了自己私扣粮船的罪过。可见细心缜密能防患啊!
说话要揣摩对方的心理
在美国,神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要到乡村教会去当一定阶段的牧师,一来可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二来可以锻炼他们的韧性和毅力,为他们日后能够更好地宣传神学,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有一位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的学生,从一所著名的神学院毕业后,自愿到一个以牧业为主、生活十分艰苦、人们的认识还比较落后的村庄去担任牧师。为了使那里的人们很好地接受自己,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领会神的旨意,他准备召开一个布道大会。经过紧张而又繁忙的准备之后,他的布道大会如期召开了。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个上午,却只有一个牧童来到了会场。于是他心灰意懒,准备将布道大会取消,但为了不让牧童反感,他开始主动向牧童征询意见。结果牧童说:“亲爱的牧师先生,要不要取消大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养的100只羊中,就算迷失了99只,只剩最后一只,我还是要养它。”年轻牧师顿有所悟,决定大会如期举行。牧师使出浑身解数,对这位牧童全力进行灌顶,想不到这位牧童竟然睡着了。牧师非常难过,却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结果他又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黄昏,牧童醒了,牧师就迫不及待地问牧童:“你为什么睡着了,难道我讲得不好吗?”牧童回答说:“亲爱的牧师先生,你讲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我在养羊的时候,绝对不会拿我最喜欢吃的汉堡给羊吃,而要拿给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师经过一番思考,终于大彻大悟。
过了不长的时间,这位牧师成为了全美国最著名的牧师。
有的人认为,这位牧师的布道大会失败了,因为他在大多数人们不需要布道大会的时候举办了布道大会,并且对唯一的一位参加者讲述了人家并不需要的内容;也有的人觉得,他的布道大会成功了,因为他明白了只有从人们的需要出发对人们进行引导,才能把神学发扬光大。事实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牧师布道大会的失败在于他忽视了人们的需要,牧师后来能够成功则归功于他重视了人们的需要。
还是让我们回到“说”的主题上来吧。人世间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们考虑别人的需求,说话、交流也必须要重视他人的需要。每个人从小学起就有这样的经验,写作文,最怕的就是文不对题。“说”也是这样,最忌讳“南辕北辙”。试想,如果你是个数学老师,你却在课堂上大谈历史;面对农民,你对航天科技滔滔不绝;领导因产品销路不畅心情不好,你却对本单位的管理问题大加分析。可能你讲得很对,有时也很有道理、很有价值,但人家不需要。“对牛弹琴”的结果顶多不过是白费点力气,可你的交流对象是人,有时还是掌握你命运的上司和领导,如果你真的这样说了,后果可能就远远不是白费点嘴皮子那么简单了。
因此,在“说”之前,你要明白,对方想听什么、爱听什么、最需要什么,否则,说了还不如不说。也就是说,要揣摩听者的心理。
首先,你要清楚地了解对方的过去。当然,你不需要像一个侦探一样事无巨细,因为你需要的不是他的全部,只需留心他的日常言行,倾听周围人群的谈论,你就会对他的处世风格、性格爱好、优长缺点等了如指掌。
然后,你要关注对方的现状。你跟对方交流,应该是有目的的。知道对方的现实问题和急需之处,你在说的时候就不会无的放矢。
最后,你要为对方提点建议。说,总是有一定内容的,而且这些内容必须倾向于为对方解决问题,创造未来。也许你说的东西不一定非常管用,但没关系,至少你“说”的目的已经达到,你们的关系也会因为默契的交流而更加密切。
记着,在人们饥饿的时候给他半块馒头,比在他富有时给他十根金条更能让人刻骨铭心。而且,人这种动物很怪,总有吃不饱的地方。
从被求人的眼神观察人心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性情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假装的。而通过一个人的眼睛观察人的性格尤重眼神。但理由是需要别人帮忙,或有事请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神,也许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眼神沉静:说明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成竹在胸。一定会得偿所愿。如果他不肯明白说出方法,这可能是因为事关机密或有其他隐情,不必要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2)眼神散乱:说明他毫无办法,向他请教也是没用。
(3)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4)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确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5)眼神流动异于平时:对方可能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要格外小心。
(6)眼神呆滞,唇皮泛白:对方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和成把握。
(7)眼神似在发火: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8)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