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做人要懂什么 > 第七章 做人要会用智慧(第1页)

第七章 做人要会用智慧(第1页)

人生总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要想从容地走过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应对人生的各种智慧,让智慧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帮助我们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一个高于世俗的强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我们会于心,形于外,启迪我们突破思维定势,学会思考,聪敏待人,机智做人,成为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人!

造就你的特殊标识

要想推销自己,除了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外,还必须让别人注意自己,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要懂得危言才能耸听、个别才能脱颖而出的技巧。

齐国的大臣貂勃在没有发迹以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官吏,而那时大臣田单却因立战功,而被齐王封为安平君,齐国的人民对他十分崇敬。貂勃好像不知道这一点似的,他经常在众人面前诽谤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

安平君田单得知后,就设下酒宴,派人请来貂勃说:“我怎么得罪先生了,竟然常常在众人面前被你诽谤呢?”

“盗跖的狗对圣尧狂吠,它并非认为盗跖高贵圣尧卑贱,狗本来就会对不是它主人的人狂叫。如今,假如公孙先生有德,而徐先生无德,若是公孙先生和徐先生打起来,徐先生的狗必将扑上去咬公孙先生的腿肚子。如果让这狗离开无德的人,而成为有德人的狗,那就不只是会咬人家的腿肚子了。”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

第二天,安平君田单就把貂勃作为自己的心腹,推荐给了齐襄王。于是貂勃靠田单而起了家。

后来,当有人在齐襄王面前诽谤田单时,貂勃竭力为他辩护,并通过他的善辩,使得齐襄王下令杀死了诽谤的人,重新恢复了对田单的信任。做出与众不同的、富于创意的举动,引起别人的困惑与好奇,使之不能无视其存在。这样做,即使不能像貂勃那样立即得到重用,也会为将来的崭露头角奠定基础。

四川才子陈子昂最初进京,不为人知。他整日冥思苦想,如何方能提高自己的声望。

有一次,有个人卖胡琴,要价一百缗钱。那些豪绅贵族们传看了许久,无人能辨出好坏。这时,陈子昂突然出现在卖主面前,对左右的人说:“到我家去取一千缗钱吧!这琴我买下了!”众人吃惊地询问,陈子昂答道:“我善于演奏这种乐器。”大家都说:“可以听听你演奏的曲子吗?”陈子昂说:“如果愿意,你们明日可以到宜阳会齐,到时我为大家演奏。”

第二天,众人如期前往。到那一看,见陈子昂已将酒肴准备齐全,胡琴就放在席前。吃喝完毕,陈子昂激动地对众人说:“我陈子昂本是四川才子,有文章一百轴。可惜的是,我来到京城,风尘仆仆,却不为人知。这种乐器是低贱的乐工所演奏的,我怎么会对这玩意感兴趣呢?”说罢,举起胡琴摔碎在地上,然后,把文轴遍赠于参加宴会的人。

说来也真神,一日之内,陈子昂的名声便传遍了京城。

看来才子陈子昂在推销自己的方法方面也很在行。他抓住当时人们重视艺术才能的心理,借助提高胡琴价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最后达到了推销自己的目的。

貂勃和陈子昂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取得明显的业绩,就一刻也离不开他人的理解、合作、支持和配合,而要想获得别人的良好对待或上司的青睐,就必须首先使自己的价值、目的、要求等等为人所知,这样,就要掌握好推销自己的方法。那些终生默默无闻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竞争中得胜的。

推销自己的方法,在现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重。公共关系学出现以后,将推销自己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企业不会推销自己,就不会赢得更多的利润;领导者不会推销自己,就不能获得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演员不会推销自己,就不会有很多的观众;教师不会推销自己,就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和拥戴……。

激活死脑筋:

不懂得推销自己的方法,就不懂得推销自己,进而必然会失去了自己。

抓住对方的兴奋点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为兵之事,在佯顺敌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指挥打仗,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

“佯顺敌意”方法的目的在于争取主动,致敌而不致于敌,顺手推舟,就坡骑驴,投其所好,目的都是要调动敌人就我所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快、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和拒绝。要使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佯顺敌意”,投其所好,就得善于寻找对方的“兴奋点”。

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荀息以屈地的良马和垂棘的玉璧为礼品贿赂虞公,借道伐虢,并最后灭虞。荀息准确地掌握了虞公贪财好利,又甜言蜜语称颂他,使虞公只知与晋为同宗,而不知晋的野心,执迷不悟,不听宫之奇忠告,结果国家破灭,自己也被抓住当了晋献公女儿的陪嫁人。这是应用“佯顺敌意”策略的典范。

详顺敌意并不一定要借助物质手段,有时赞美他人,从心理上使其满足,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东晋时期,王坦之有个弟弟叫阿智,性情顽劣不堪,已经老大不小了,仍没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孙绰有个女儿叫阿恒,也是怪僻得厉害,到了待字之年还是嫁不出去。

一天,孙绰到王坦之那里,说是想见一见阿智。见面之后,孙绰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

“人还是满不错的嘛,根本不像别人传言的那样,怎么会到现在还娶不上媳妇呢?我有一个女儿,也还说得过去。但我们是寒门,和您谈论这件事有点不合适,就让阿智娶我女儿怎么样?”

王坦之一听喜出望外,兴冲冲地报告他父亲王述:“孙绰来了,居然要把女儿嫁给我们的阿智。”

王述又惊又喜。等媳妇过了门,才知道比起阿智来,那阿恒的顽劣乖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王述这才明白是上了孙绰的当。

俗话说:饥不择食。孙绰正是利用王述父子迫不及待的心情,投其所好,以售其奸,将女儿嫁了出去。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名气很大,脾气特怪,不肯向权贵富豪低头折腰,也不愿卖字画给他们,即使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给,就把题上款一项省掉。如果题有上款,称为某兄某弟,那就是郑板桥对那人青眼有加了。

扬州有一个盐商叫王德仁,字昌义,家财万贯,却苦于得不到郑板桥的一幅正版字画,就算辗转迂回地弄到几幅,也不会有上款,这事让他耿耿于怀。王德仁长期谋划,得到一个计策。

人都有弱点,郑板桥就爱吃狗肉。如有人做一锅香喷喷的狗肉送给他,他会写一小幅字画回报,而且不要钱。

郑板桥喜欢出游,常常流连山水,乐而忘返。一天他游到一处地方,时已过午,有点饿了。忽然听到悠扬的琴声从远处飘来,他循声寻去,发现前面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两三间茅屋。刚走近茅屋,一股肉香又扑鼻而来,茅屋里面有一位老者,须眉皆白,道貌俨然,正襟危坐弹琴,旁边有一个小童正在用红泥火炉炖狗肉。郑板桥不由得垂涎三尺,对老者说:“老先生也喜欢吃狗肉?”老者说:“世间百味唯狗肉最佳,看来你也是一个知味者。”郑板桥深深一揖:“不敢,不敢,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老人说:“那太好了,我正愁一人无伴,负此风光。”于是便叫小童盛肉斟酒,邀郑板桥对坐豪饮。

郑板桥高兴极了,肉饱酒酣之余,想用字画作为回报。见老者四壁洁白如纸,但却空无一物,便问:“老先生四壁空空,为何不挂些字画?”老者说:“书画雅事,方今粗俗者多,听说城内有个郑板桥,人品不俗,书画也好,不知名实相符否?”郑板桥说:“在下就是郑板桥,为先生写几幅如何?”老者大喜,赶忙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笔,于是郑板桥当面挥毫,立成数幅,最后老者说:“贱字‘昌义’,请足下落个上款,也不枉你我今天一面之缘。”郑板桥听了不由一怔,说道:“‘昌义’是盐商王德仁的字,老先生怎么与他同号了?”老者说:“我取名字的时候他还没有生呢,是他与我同字,不是我与他同字,而且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清者清,浊者浊,这有什么关系呢!”

郑板桥见他说得在理,而且谈吐不凡,于是为他落了上款,然后道谢告别而去。

第二天郑板桥一早起来,想起昨天吃狗肉的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叫一个仆人到盐商王德仁家去打听情况。仆人回来说,王德仁将郑板桥送的字画悬挂中堂,正在发柬请客,准备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