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做人必须要懂的道理 > 第五章 做人要学会取舍(第4页)

第五章 做人要学会取舍(第4页)

特别应提出的是,这些政策中有一项“平籴”法,即国家在丰收年成平价买进粮食,到灾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魏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它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了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这时有个名叫白圭的商人,他机灵地从李悝的“平籴”法得到启发,根据自己经商的经验和反复思考,想出了一条看似平常却很巧妙的致富牟利的方法:“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在别人都不要的时候我要,在别人要的时候我就给予。

白圭照这个办法,丰收时节农民们收获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缺粮,粮价随之便宜下来,就趁机大量买进粮食。与此同时,他抓紧卖出油漆和蚕丝等紧俏商品,因为这时不是割漆或收丝的季节,货源不足,物以稀为贵,价钱居高不下。

反之,到了收丝或割漆时节,这些物品大量上市,价钱下跌,白圭便买进蚕丝和油漆,卖出价格上涨的粮食。

白圭按照这种“人弃我取”的原则,在一般人没注意到的一买一卖之间不断牟利,逐渐成了当时的富商。

任何方法和技巧的要义一旦道破,人们都会觉得平淡无奇。然而,道理上的明白和在实际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并因此而获得成功,完全是两回事。正如下棋,在旁观战者会认为自己比正在下棋的人聪明,一旦轮到自己上阵,常有无所措手足之累。

激活死脑筋:

“人弃我取”这一技巧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平常,但细细想来,敢于运用和善于运用,仍需具备相当的胆魄。

羚羊战胜猎豹

羚羊战胜猎豹——这是愚人节编的故事吧?相信不少读者看到这个题目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笔者绝没有在这里哗众取宠,胡编乱造。不信——我们打开电视机,看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吧。

瞧,和煦明媚的春光下,一群生性温存的羚羊,正在肥美的北非草原上悠闲自得地嬉戏觅食。清澈的水潭中,倒映着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突然间,羚羊中一声尖厉的啼叫,划破了原野的宁静。一只凶猛的猎豹,正以惊人的高速向羊群奔袭而来,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旋即被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场面所取代。成群的羚羊,被猎豹冲击得四散而逃。一只健壮的羚羊,凭借着灵活多变的拐弯技术,一次又一次地在千钧一发之际,躲过了穷追不舍的猎豹的凶猛擒扑,居然创造了死里逃生的奇迹,只给气喘吁吁的猎豹,留下一串清晰的蹄印。

羚羊既无尖牙利齿,又无铁蹄锐角。而它的天敌——猎豹,不仅生性凶残,而且本领非凡,仅奔跑速度最快达每小时百余公里之上,比羚羊整整快三十多公里。若按此速度对比的话,应该是没有一只羚羊能幸免于杀身之灾的了。然而,事实上猎豹能捕食到的往往只是一些老弱病残的羚羊。羚羊家族不仅没有因此绝迹,相反地由于猎豹的存在,帮助羚羊优化物种,更加“羊丁兴旺”。其中奥妙,就在于羚羊面对猎豹高速奔跑的优势,不是盲目地“以快制快”,而是立足自身条件,采取灵活多变,拐弯抹角,以巧制胜。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大家都会相信羚羊是最后的胜利者了。

在人类社会中,强者与弱者,总是相对而言的,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专长。因此,扬长避短,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当初的志向是学医救国。他到日本学医,尽管他很专心也很用功,但学习成绩却平平,当他意识到自己从文更为合适,便毅然弃医学文,从此蜚声文坛,成为一代巨匠。

达尔文年青时对诗歌发生兴趣,每天上午背诵几十行诗。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诗才”平庸,就转向生物学了,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样的事例,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合理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劲有力的对手,一些人不是在自身条件基础上确定扬长避短的对策,而是不切实际地强求要比别人的长处更长,其结果往往只能是东施效颦,不仅短时间内难以赶上别人,而且还会丧失自己原有的优势。

由于历史和地理、资源、环境等复杂的原因,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至人与人之间都客观地存在着种种差异距离。面对这种种差异和距离,有的博取“它山之石”为己攻玉,有的为缩短差距和尽快赶上先进,借鉴、模仿甚至移植别人成功的经验,这都未尝不可。但是,一切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是最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东西。许多有所建树,独树一帜的艺术家,都不可否认地学习甚至模仿过别人,但他们最终必定是吸收了别人的长处,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才能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学艺如此,经商如此,战争亦如此。

激活死脑筋:

我们要在生活的竞争场上取胜,不仅要扬弃自身业已失去活力的原有长处,还要扬弃竞争对手正在运用的,有时哪怕是具有很大优势的长处,立足环境因素、自身条件和欲求目标的三元动态平衡中,求得全新的对策。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对手,并战胜自己。

守住你的制高点

制高点,在军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控制交战对方的行动,哪一方占领了它,就占有了主动权,把握住取胜的先机。因此,交战双方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制高点。一旦拥有,绝不轻易放弃。

人也有自己的制高点,这就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人长于交际,有人长于思考,有人善于猛打猛冲,快速出击,立竿见影,有人善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这是安身立命的重要课题。

要想发挥自己的长处,首先需要发现并保住自己的长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长有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长短优劣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生活中总很多死脑筋的人总是舍长就短,造成了终生遗憾的悲剧。而那些头脑转弯快,自知程度较高、对自身长短利弊了如指掌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保住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生活的主动权。

汉武帝有一位贵妃李夫人,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武帝亲自到她床前探病,李夫人用被子把头蒙住说:“妾久病在床,样子难看,不能见皇上,看我现在的病情,恐怕不久于人世了。我想把我的儿子和兄弟托付给您,请您关照。”武帝说:“夫人病重,卧病在床,你的嘱托朕一定照办,请放心吧!但你病到这个地步,还是让朕看一看吧!”李夫人说:“女人不把容貌修饰好,不能见君王、父亲,妾不敢破这个先例。”武帝说:“只要见一面,朕会赐给你千金,而且封你的兄弟做高官。”李夫人说:“封不封官在皇上,不在见不见臣妾。”武帝坚持要见。李夫人索性转过身去,抽泣着不再说话。武帝这才知道,不能强求了,只得怏怏离去。

武帝走后,姐妹们都责怪李夫人,她们说:“既然你托付兄弟给皇上,为什么不见皇上一面呢?难道你怨恨皇上么?”李夫人说:“我们是用容貌去侍奉人的,我们的长处是长得漂亮。一旦容貌减退,就不招人喜欢了。皇上不喜欢你,自然恩断义绝。皇上之所以还恋念着我,是因为我过去容貌好看。如今,我久病貌衰,一旦被皇上看见,必然遭到皇上的厌恶和唾弃,他怎么还能思念我而厚待我的兄弟呢?考虑到这些,我以为还是不见皇上的好,并且郑重其事地把兄弟托付给他。”

就这样,直到李夫人去世,汉武帝也未能见上她一面。然而,因为他心里保存着李夫人昔日的美好印象,对李夫人一往情深,并写下了《李夫人歌》、《悼李夫人赋》、《落叶哀蝉曲》等歌赋,来寄托哀思。不久,他还提升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认识得特别到家,这就是自己的美貌。尽管久病之后,它已不复存在,但在汉武帝心中的印象却还是一样,为保住这优势,她便采取了蒙被子说话,不让皇上看见容貌的方法,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人对此阐发过深刻见解。

齐国宰相田婴,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也不得进谏。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回头就跑。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呢?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于是,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