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该如何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当发现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下属时,该怎么做?想办法压制他,或者想方设法赶走他?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惠施在魏国当相国,庄周来到魏国准备与他会面。惠施听说,庄周这次来魏国的目的是想取他相国之位而代之,所以十分紧张。惠施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但还没抓到庄周。正当他坐立不安而又无计可施时,庄周自己找上门来了。庄周给惠施讲了一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到了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栖身;不是仙果它不会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会喝。一只猫头鹰弄到了一只死了好几天、身体都腐朽了的老鼠,正巧该鸟飞过,猫头鹰抬头看见了,以为这只鸟想吃它的老鼠,于是发出惊叫:‘吓*9选’现在,你难道也要用魏国来‘吓’我吗?”
在我们现代社会,像惠施与猫头鹰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其实是大有人在的。例如,有的人害怕有才能的人调入自己的单位或部门,担心自己的地位保不住,被人取而代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整这个人。
其实,要从两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一是,现在是竞争的时代,巨石尚且压不住雨后春笋冒尖,你即使百般阻挠,岂能阻止新锐脱颖而出?二是,你现在的职位,在你眼里是宝座,别人是不是稀罕呢?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要处心积虑地去压制你的属下,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这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为你效忠。当然,在你海纳百川、择贤用人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身的学习与完善。
纵使千鸟掠过,我自岿然不动。能把别人优点变成自己优点的人,一定能成为无往不胜的领导者。
下面是一个普通工作团队的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主题。
“我们走的方向就不正确*9选”史密斯嚷嚷着摔门而去。在某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史密斯强硬地坚持己见,而且经常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冲突。这样的消息不断地传到实验室负责人达琳的耳朵里。“其实他非常的聪明而且很优秀”,这是达琳对他的评价,但他与团队其他人不和,又确是事实。
“谈什么团队合作*9选走出实验室的每一分钟都是浪费时间。”维克多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样对合作的团队不屑一顾。
查理和麦克这两个达琳的得力干将,被分到一个项目组后,居然水火不容起来,在一个重大问题上两个人意见相左。
达琳管理着安伦在全球范围的三间实验室,她认为,在这个世界性的研究机构里,很多员工在自己的专长领域内可以称雄,同时也能够顾全大局,但这样一群受过高级教育且经验丰富的科学“狂人”中,总有一些让达琳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牛”人。他们很行,因此他们也很“牛”,并且开始对团队表现出杀伤力。怎样让这些有着强烈自我愿望、自视清高的“牛”人安分地步入公司既定的目标轨道*9芽
我们来看看达琳是怎么处理这个难题的,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员工,达琳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
·换环境疗法 如果那个人不适应研究的环境,这时候你大可试试将他用于其他地方,因为他的确是人才。如果仍然无效,只好让他离开了。达琳将史密斯调到另一个能让他尽情发挥的项目上,他非常兴奋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创造了一些伟大的突破。
·提示法 对合作表现出不屑一顾的人也许并非本意,只需要尽可能考虑周到地让他们意识到问题,这样就足够了,很多时候必须与员工沟通以建立更好的理解。
·求同存异 像查理和麦克这样两位均有巨大贡献的员工出现分歧后,达琳试着与他们分别谈话。因为是行内出身,达琳很快意识到他们意见里的90%都是一致的,只是10%有分歧,处理好这10%是很容易的。沟通之后,达琳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问题迎刃而解了。
023
处理好与员工的距离可以保证威信与亲和力
作为一名领导,要善于把握与下属的距离。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管理者,要懂得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要靠你与下属之间的通力合作、紧密团结,才能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没有这种团结,整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受影响。如果一个组织已经是一盘散沙、不成一体,那么很难想像,还能开展什么实际的工作。
汉高祖刘邦非常善于用人,巧于聚集人才、招贤纳士,与属下精诚团结。四年楚汉战争,君臣一心,共图大业,最终战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这是与下属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范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纣王昏庸无道,刑罚严厉,残暴成性,终日贪恋酒色,荒于政事,弄得满朝的忠义之臣个个寒心、人人胆惊。最后,商纣王落得众叛亲离、自焚鹿台的结局。这个故事,虽然夹杂一些传说的虚构色彩,但却是取材于史实。从某种角度来看,它深刻说明了如果不能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就会招致意想不到的恶果的道理。
举以上两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处理好与下属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你也是领导,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呢*9芽“吾日当三省吾身”,仔细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想一想自己与下属的关系究竟如何,自己的位子坐得是否还稳当,这是很必要的。
作为一名领导,要善于把握与下属的距离。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退一步说,假如你的每一个下属都与你八拜结交、亲如同生兄弟。你想过没有,你既然是本部门、单位的领导,那么你与下属之间除去有亲兄弟般的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当部门、单位的利益与你亲如兄弟的下属的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9芽
因此,与下属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你作出某项决定,并且这项决定可能会损害某个下属的个人利益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而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
你如果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不收回,就会使你与这位下属的关系出现恶化,他也许会说你是一个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与下属关系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麻烦的事情,导致领导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领导形象。
但是,与下属关系过于疏远,躲进了世外桃源,也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寻找到了最佳的方式了。与下属的距离太远,你往往难以获得来自下属的意见,听不到他们的呼声,许多信息你也接收不到。在你下达一项命令之后,由于刻意与下属保持距离,命令在被执行时,你往往难以给予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过程失控。何况,不接近下属的领导,往往给人以摆“官架子”的感觉。下属会认为你过于注重自己做领导的尊严,不愿意同他们交流、贴近,下属会开始鄙视你、厌恶你,工作中也会有所怠慢。你与下属之间便产生隔阂,不但不能征服人心,甚至还会离你越来越远。表面上你是一名有尊严的领导,实际上你已不能有效地发挥领导的作用。
因此,当你发现下属不自觉地与你疏远的时候,你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把彼此的心理距离拉近一些。假如每个下属每次见到你的时候,总是勉强打个招呼就匆匆而去,而且绝大多数下属都未曾踏进你的办公室一步。那么,你简直就像一只脱离群兽的狮子,或者更像一个摸大象的瞎子,靠自己一个人去努力,而这种努力又是非常盲目的。
久而久之,由于下属与你之间距离的拉大,你的决策常常失去下属应有的参谋,因而会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这时,你也许会对自己的决策也开始怀疑,甚至犹豫不定,造成工作的推迟或反复。
距离过远,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你可能会在这种疏远的关系中,毫无察觉地丢掉你的领导职位。
保持距离是一门领导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积累。
要想坐稳自己的位子,还必须加强与下属的交流,与下属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就能使彼此统一步调和意志,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交流的方式通常是不拘一格的,要依情况而定,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交流,也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交流。这样,作为领导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获取各种动态消息,并作出适当的、相应的决策。
管理者不能总是以领导命令的方式,将几位下属叫到你的办公室来,以生硬的语气,让他们给你的领导工作提出意见,对部门发展提出看法。这往往会导致场面的紧张化,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制造一种宽松的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以目光、表情来传达你对大家的信任,相信大家是会畅所欲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