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不断的学习,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
过去,我们也爱说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很快的,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落伍者,他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斯托·卫尔原来想做一个营造工程师,并且一直在这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但是,在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他找不到他的就业市场,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他无法实现原来的梦想。
他重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决定改行学习法律。他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去学将来可以当法人律师的特别课程,很快,他学完了必修课程,通过了法庭考试,很快就执业营运了。
斯托·卫尔回学校上课的时候,已经年逾不惑,并且成家立业,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他不回避困难,而是仔细挑选了法律最强的多所院校去选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一般法学系学生需要4年才能上完的课程,他只花了两年就读完了。
很多人会找借口说:“我已经太老了,学不懂了。”或者说:“我有一大家子人等着我去养活,哪有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人性中不可救药的弱点。人都有这个弱点,就是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
其实,人生有很多个层次,要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人就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努力;满足现状,就等于自己宣告自己生命的结束。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
学会学习,你就会有收获的一生。
学会学习,你就会有成功的一生。
学会学习,你的一生就有了意义。
只有学习才是人终生的事业。
3.专心致志才能有为
《生存靠什么》P263
生活的富有并不意味着学识、知识的富有;生活的贫困并不意味着学识、水平的贫困,关键在于能否好学。好学不是追赶时尚的学法,而是全身心投入地学,天长时久,坚持不懈地学,学到最深境界是入迷入痴,方有成就可言,好运才会向你走来。
所以凡有大成就的人都以专心致志的习惯而了取胜而改变命运的,王羲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全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写的字已有一定功底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的时候,眼睛还盯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风格。我要有自己独创的风格,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功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的书法终于形成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风格。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飘逸,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写到这里我们想起了大科学家牛顿在煮牛奶时,由于太专心,放糖时竟把自己的手表当作糖放到了牛奶里,似乎一些有大成就的人都有这种糊涂到极点的行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也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爱因斯坦早就想尝一尝美味的俄国鱼子酱了。3月~4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快要到了,他的朋友决定请他吃一顿。
生日的那天,爱因斯坦和几个朋友一边就餐,一边滔滔不绝地探讨起相对论来。正当讨论得最热烈的时候,那盘早已订好的美味佳肴端上来。这时,爱因斯坦正在讲惯性,他顺便把鱼子酱送到嘴里,继续讨论:
“牛顿说,物体的惯性是对空间讲的;马赫说,物体的惯性是对遥远的星系讲的。到底谁对呢?”
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爱因斯坦停下来,他用手在餐桌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这时同伴问他,你知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是鱼子酱呀!”
“怎么?哎呀,是鱼子酱呀!”这位专心的科学家惋惜地叫了起来。
从平凡人看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表现的是又“呆”又“笨”。谁能想到大数学家陈景润上街不会买菜,李四光这位一代大地质学家竟在大街上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其实正是这种“呆”,这种“笨”,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与自己的研究领域之中,才使他们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这正如荀况写的《劝学》中所说:
如果用刀子来雕刻东西,刻了一会儿就放下,即使是一块腐朽了的木头,也不会雕刻出什么名堂来;要是不断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玉石这类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出很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来。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硬的筋骨,但它在泥土里可以找到可吃的食物,钻到地下又可以喝到清凉的泉水,这就是它专心致志的缘故。螃蟹虽然有八只脚和两个钳子似的前爪,但如果没有水蛇和蟮鱼开出来的洞穴,他就连住的地方也没有,这就是因为它太浮躁,不肯专心致志打洞的缘故。
所以在学习上没有刻苦钻研的习惯,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达到豁然开朗的目的。在工作上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也就不会做出优异的成绩。
4.一切失败皆因无知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P354
伟大的苏格拉底有句话非常绝对:“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知识是可以取得的东西,今天没有知识,明天会有;因此,任务在于学习,再学习。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但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无知。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我们的生活由于无知而普遍地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