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堇这边,则是除却一些紧张外,在她娘一句‘不要乱心’下,更多的是觉着接下来的日子或许会有些麻烦:
她那个爹,以及其他人,都会成为一些无用的麻烦事。
倒不如……她当天便走,去幽州直接找太子?或许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事,哪怕当前去太子那儿,或许只能做个无用的助手,那也好过再在这边费时间去处理这些麻烦事。
月理朵对李都堇这个想法,表示了赞同,她直言道:“你若留下,怕是只会被李楷固他们当成对付人的工具,实没必要。”
“那阿娘和我一起走吧。”李都堇不由说道。
“我现在还走不了。”月理朵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她取出了一盒金子,递给李都堇,“去吧,拿上你的剑就走吧,去找李瑛他们的镖局护送你。”
月理朵虽居后院,却也知晓许多外边的大小事。例如李瑛是松漠都督李尽忠的堂弟,李尽忠虽然当前对汉人颇为排斥,但李瑛的爹却偏向汉人,因此哪怕李瑛当二把手的那个镖局常与汉人镖局发生冲突,但总归比起李尽忠而言,依旧是更偏汉的。
若赶得及到太子那边,而李尽忠又能知晓李都堇的去处,那么他要把李都堇抓在手心里的想法,便不会那么强烈、至少会比李都堇不知去处,不知是否投靠了敌对方的情况要好许多。
况且,还有天上那东西的预言在,哪怕是出于不想惹了未来皇帝的霉头的想法,李尽忠也不会阻止李都堇奔向太子,甚至于,他或许会更乐于看到李都堇是奔向的太子,而非其他阵营的人。
说白了,李尽忠对汉人的坏印象,多是来自于那位营州都督,若非那位营州都督多番欺压贬低他们那些契丹首领,契丹与汉的关系,尚不至如今颇为焦灼的地步。
月理朵想得是很明白,李都堇也能想透个七八,因此,没再多说与多问,拿起剑和金子,便绕小路出府,倒是恰与往这而来的李楷固正好错过。
“月理朵啊……”李楷固有些干巴巴的开口着,环顾了一圈,没瞧见他女儿,“女儿呢?”
“走了。”月理朵还坐着,却十分坦诚的说着。
“去哪了?”
“幽州。”
【……
当然,李都堇也不只在促进各族关系上有功劳,她主张薄税养民,尽忠直谏,她还在北商路一事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北商路,那必然要讲到武二时期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了、不过在讲经济之前,三五事必须要先解答一下之前评论区的一个前排疑问:
为什么三五事具体讲功绩嘞?就例如什么开创多条新商路,推动货币发展,扩大疆域,人口大爆炸,弘宁盛世什么的……
其实三五事是觉着,如果光要干巴巴的把武二功绩用简略词句去总结出来,是没什么意思的。这种总结,古往今来已经留下了许多了。
但与其去这样总结的讲,倒不如从武二时期的各个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去讲,从小窥大,岂不是更有意思?!
好啦,闲话说完,这次没有广告,继续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