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说曹庄村这种传承了几百年,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村,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村里一些古建筑都非常有韵味,只要招牌打出去,不愁没人来参观游玩。
可像现在这种大巴车都进不了村子的路况,的确是没有办法发展。
她还想接着听听祠堂里都有什么好东西,可村民们的声音很快就将村长和于鑫朝的对话声盖过了。
姚开昔这才意识到,村长身后的一众村民并不是他的拥趸者,而是——
“宗祠的东西都是大家伙儿祖祖辈辈供奉过来的,你说卖就卖,不怕半夜老祖宗来找你?”
“那些东西是大家的财产,怎么处理轮不到你一个外姓人决定!”
“就是!要真卖了钱,得让大家都看到好处,要不这路不修也罢!”
“……”
而是来监督村长,怕他背着村民们卖东西的。
姚开昔耸耸肩。
这些人,还怪有意思的。
就是有点吵。
加上身旁同学们的声音,姚开昔觉得自已仿佛身处一个养鸭场里,耳边有几千只鸭子同时在叫。
叫得她心烦意乱,恨不得糊上所有人的嘴,只留下于鑫朝和村长,好好说说祠堂的事情。
一行人在这样的路上走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才走到祠堂门口。
原本喧闹的学生们纷纷噤声,在这座巍峨壮丽的祠堂前大气都不敢出。
这曹庄村的祠堂,当真对得起百年传承。
若不是亲眼见到,恐怕谁也想不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竟有如此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建筑。
曹氏祠堂高踞于曹庄村地势最高处,门楼高大,飞檐斗拱,屋顶上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尽显威严壮观。
说这样的祠堂里面有宝贝,没有人会怀疑。
见了众人的反应,村长笑容苦涩。
曹庄村这样好的地方,偏偏被这条路限制了发展,这叫他怎么甘心?
“大家进来吧,东西就在里面。”
他走在最前面,带着一行人踏入曹氏祠堂。
走进祠堂,姚开昔眼睛瞬间瞪得滚圆,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
于鑫朝对她的反应并不意外,轻咳一声提醒她:“大家先听村长介绍!”
姚开昔顿住脚步,村长浑厚的声音响起,她却仿佛听不到一般,只牢牢盯着眼前的黄花梨大案。
“案”是一种非常古老且传统的家具,最初被发明出来时其实是一种坐具。
到了秦汉时期,“案”又发展成带有腿足的托盘,作为小型餐桌使用,“举案齐眉”中的“案”,就是指这个阶段的形态。
从魏晋开始,国人的起居习惯发生改变,从席地而坐演化成垂足而坐,“案”也随着这个改变逐渐变高。
隋唐以后,垂足高坐愈发流行,高足书案和交椅的搭配,便成了常见的工作学习用具。
而眼前的黄花梨大案,是专用于摆放贡品和进行祭祀活动的香案。
姚开昔见过这张案子。
在美国丹佛博物馆。
大概两年前,她带着两件国宝级藏品到丹佛博物馆为老美讲课时,就看过这张案子。
4。2米长的独板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