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编写的教材经过了谢渊三人的同行评审,没有找出什么纰漏,元初自已也又检查了一遍,便让张庆斌交给了一机部,由一机部组织专家再次评审之后,交由京城出版社正式出版。
1971年10月份,这本书正式出版发行。
一机部将之配发给了部属各个生产发动机的大厂。
11月,应各个工厂的请求,一机部在海市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培训地点就定在了海市动力机厂。
既能让大家学习理论,又能让大家接触实践。
这个时候还没有专利一说,知识和技术都是国家的,所有的国营厂本质上都是一家人,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
东西虽然是元初设计的,但她不能也不会藏私,认认真真地给大家上课。
不过这件事倒是给元初提了个醒。国内没有专利,国外是有的。
她问过系统了,尽管她尽量克制,但她设计的这款发动机还是领先世界,里面包含了一些其他各品牌都没有的技术,可以申请专利。
否则,一旦被其他品牌研究出来,人家申请了专利,那元初这款柴油发动机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吃大亏。
她琢磨了又琢磨,有一天,在和一机部的专家们一起吃饭闲聊的时候主动谈起了专利的话题。
华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发布过一份《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元初知道“专利”这个词并不奇怪。
老萧问她:“怎么突然想起来聊这个了?”
元初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我们这技术挺先进的,说不定国外还没有,你们说,如果申请了专利,那么其他国家的发动机企业如果想要使用这项技术,是不是就要给我们付费?”
老萧:“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元初又说道:“能不能靠这个赚钱先不说。我担心的是,如果其他国家的人也研究出了这些东西,他们申请了专利,那么,我们的产品要是想出口到西方国家赚外汇,是不是就会遇到点麻烦?
比如说,他们国家的人会说,‘这是我们的专利,你们的产品不能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不是太惨了吗?
我觉得帝国主义国家那么坏,说不定会搞这些事来限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你们觉得呢?反正我听主席的话,他老人家说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来遏制我们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防啊!”
元初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些时代特色语言,希望能够引起国家对专利的重视,避免以后因为专利吃大亏。
老萧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我回去立刻向部里做汇报。”
元初龇牙一笑,自我表扬道:“我革命意识挺强的吧!”
老萧几个哈哈笑:“是是是,挺强的。”
元初仿佛被鼓舞了一样,在这些前辈面前继续“夸夸其谈”,“我觉得不光是我们发动机这个领域。其他领域我们也要试一试,能申请的专利就要申请了。
就像咱们国家生产的中成药丸子,还有那些药方子,是不是咱们国家的专利?能不能申请。我觉得这事吧,纵然没什么大用,做了也没坏处。但是如果不做,就有风险。”
老萧几人琢磨了一下,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张庆斌笑道:“还是年轻人,脑子活泛,想问题的角度比较新奇,咱们就没往这方面想。”
老萧说道:“我越想越觉得小郑说的这个事情很重要。我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就去办这个事情。”
他又跟元初说:“小郑,你放心,我办完了给你通个信。”
“好!谢谢萧组长。”
老萧担任了这个柴油发动机推广小组的临时小组长。所以大家这次都管他叫萧组长。
培训原计划是十天,元初精心设计了课程,尽可能把所有知识在十天之内以填鸭式教学方法塞到大家的脑子里,让大家对知识和理论有个系统的了解,回去以后再认真琢磨就行。
十天结束后,老萧几人就撤了。
但是前来参加培训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头昏脑涨不肯撤,他们纷纷联系原单位,申请留下来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争取把技术吃透了再说,让原单位把钱票和延期的介绍信给他们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