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在此做过市场调查。
运河上,漕船有几万艘,这还是官方的船,只会挟带少量货物和人员。
大量的货物和人员是民船南下北上,大小船只不可计数,从业人员肯定过百万。
这也是漕帮能号称三十万众的原因所在。
这还只是运河相关。
沿河的贸易工商城市极多,与物流相关的是脚行,车行,挑夫等,几十个运河城市,县城,村镇,相关从业人员最少百万以上。
贾记车行影响到的应是府,州,县一级,村镇级别应当不受影响。
那就是独轮车和挑夫的天下了。
路程近,货物少,雇车不合算。
若是江南,就是小船和船夫的买卖。
这么多的从业人员只说明一个结果:市场庞大。
但车行脚行挑夫在朝廷和权贵眼里就是贱业,虽然总体市场不小,但从业人员太多,市场太过分散,而且是一群最下等的苦力脚夫从事这个行业,还真的没贵人看的上眼。
贾芸选择这个行业,原因很多,没有贵人上眼也是原因之一。
如钱庄,银号,丝绸业,茶叶,瓷器,或是宗室勋贵,或是江南的大官绅世家掌控。
想在别人的地盘抢食吃,岂是容易的事?
撬下一角银子,这些人也会和贾芸拼命。
固有的利益阶层,不可能轻易让利出来。
除非贾芸真的满足于蝇头小利,放弃做大产业链的打算。
当然不可能!
文化产业,加运输物流。
这是贾芸在现阶段的两个主打拳头产品,而且一定要做大规模,做成别人无法觊觎和替代的产业链。
就如漕帮那样,控制运河漕运,朝廷是真忌惮了,但还是不敢动。
动了漕帮,影响漕运,影响的就是国运。
贾芸有信心,半年之后,朝廷对他的贾记车行也是如同漕帮一样,就算有人想动,也是投鼠忌器,动了贾记车行,一样会影响国运!
对此,贾芸有绝对的信心。
至于什么冰室,玻璃之类,贾芸不是搞不出来,而是不能搞。
利润高,规模小,容易被人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