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有诗道:岂惟堪史补,端足擅文豪。
北宋是一个奇特的时代,文学之道星空璀璨,士大夫生活优裕,悠游岁月,以著诗成文自豪,也自然而然的有大学问家,也有大文豪。
书局中人,还有几位友人,都是称贾芸为文豪。
不过贾芸自已心中清楚,积习难改。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想改变人们的心理定式没那么容易。
写话本小说,在很多人心里终究不登大雅之堂。
好在……
可以着手准备射雕的续集。
将来可以开一个政论版,多写一些政论文章。
贾芸发觉,大周的这一块管制并不厉害,不似伪清。
若是在伪清,写小说风险都是极大,何况政论。
王朝周期论这种文章大周朝堂都扛的住,天子还赐下重赏,可见这一块确实是个路子。
当然,不光是一味质疑和否定,得有干货。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可能不需要太久,整个大周都会响彻贾芸之名。
大文豪贾芸!
……
时光匆匆而过。
转眼年节将至。
刘统勋起身之后,墙角炭火尚有余温。
门前的脸盆架一旁已经放着早晨刚烧好的热水,还有牙刷,牙粉等物,都是备好了。
这些东西,都是有书局雇来的仆妇杂役来做,因为她们酬劳拿的高,所以做这些事格外用心,事情做的相当细致周到。
京城的天气比山东相差不多,但书局的待遇极佳,刘统勋住在书局可比在家里舒服的多。
当然也比在会馆舒服的多。
可惜,还是要搬走了。
他在山东会馆等候多时,终于有个商人南下,要抢在过年前赶路回家。
房子一腾出来,刘统勋就定了下来。
他现在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贾芸给刘统勋结算了三个月工钱,额外多给一个月,整整二百两银子!
这笔银子,在有钱的举人眼里只算小钱,对刘统勋来说,这笔银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钱,他可以安心在会馆住着,揣摩文章,参加各种会文,偶尔也能做个小东,不至于表现的太寒酸。
刘统勋是儒生,家族风格也比较内敛保守,但不代表他不懂经营人脉和世道人心。
会试之年的人脉相当牢固,孤芳自赏,就算是考上进士,将来官场之路也走不顺畅,走不远。
刘统勋住山东会馆,王安国运气不好,会馆一直没空位,他只能在山东会馆附近找了家客栈。
定了三个月时间,包吃住,月给十二两银子。
若在之前,王安国怕是要肉疼,现在却是爽利给钱,定了下来。
定三个月也是图个好兆头,虽说会试就两个月时间就开考,但若中式,底下还有一堆杂事,就算外放,怕也是耽搁近月时间,包三个月时间,等若给自已冲喜,图个此科必中的吉利!
刘统勋洗漱完毕,随身物品都是些细软衣物,也早就收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