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生活中做过糊涂的事有哪些 > 第19章 是龙是虫糊涂育子(第2页)

第19章 是龙是虫糊涂育子(第2页)

糊涂学认为这时应设法给孩子一些空间或借口,好像在告诉孩子:“我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但是,有些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忙。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太一样,但这并没有关系,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学习怎么做才对。”传递给孩子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意识到犯错误或是失败并不表示一个人不好,不管是做错了一次还是几次,他都能够继续积极地进步。

生活中的糊涂学

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给他一个学习长大的空间。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没有必要要求孩子立即承认错误,因为这需要相当程度的成熟和自信,而你的孩子尚未具备这些能力。需要花些时间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这对大人都并不容易,何况对于孩子。

6嘤迷扪铮少用批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限制、能力局限,当他们努力学做一些事情,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时,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往往却把事情做坏了。这时要学会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实践证实,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不好的事会减少。

李伟的女儿娟娟刚好6岁,很懂事,知道体贴人。一天,李伟下班后疲惫地朝沙发上一靠,一点也不想动,懂事的娟娟走过来说了声“我给爸爸倒水喝”,便走进里屋去了。突然“砰”地一声,里屋传出暖水瓶被打碎的声音。李伟急忙跑过去一看,还好,小娟娟安然无恙,只是被吓呆了,等着爸爸的“评语”。李伟没有呵斥孩子,而是温和地抱起小娟娟安慰道:“好闺女,幸亏没烫着。你现在还力气小,咋能拿动这么重的暖瓶呢,但我闺女真孝顺,知道给爸爸倒水喝,等你长大后肯定是个大孝女。”娟娟听到爸爸没有批评自己做坏了事,反而夸赞她孝顺,高兴地说:“爸爸,等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孝顺你。”

李伟处理这件事正是立足于了解孩子的弱点,绕开来赞扬了女儿的孝心,同时,也说明了孩子把事情做坏的原因,巧妙地解决了这件事,父女关系更加融洽了。若是孩子做错了事,不问是非,一阵痛打或呵斥,显然是一种拙劣的方式。

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的《心中的彩虹》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到了三年级,席慕容仍然是不受欢迎的迟钝学生,常常会逃学、说谎。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她是第三十五名,她在厕所里用纸条贴上再用墨水涂改成第五名。她父亲在客厅里等着姐妹们交出成绩单,两个姐姐总是第一名、第二名,而当她两手发抖地交出成绩单时,她心里很清楚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在做伪,奇怪的是大家都很“糊涂”。两个姐姐都“糊涂”地站在旁边不言不语,父亲“糊涂”地用很平和地口吻说:“老师怎么把成绩单搞得这么脏?你明天问一下老师再告诉我,好吗?”席慕容后来回忆说,她非常感激姐姐和父亲的“糊涂”,让她在第二天晚上心甘情愿地向父亲坦白了一切。

“糊涂”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智慧。为师者,应该多借鉴一些“糊涂”艺术。“糊涂”护佑学生自尊的人格如席慕容的父亲,如果不可理喻孩子的“虚伪造假”,而是勃然大怒,当众痛快淋漓地将女儿训斥一回;要么是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疏导一番,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孩子痛苦淋漓的申诉,信誓旦旦的表白,确能给人立竿见影的奇效。但终究是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终究摘获不了教育的甜美果实。席慕容的父亲深知“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愿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不难推想,席慕容的健康成长,乃至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当然是离不开父亲对她自尊心的善始善终的“糊涂”般的护佑的。“糊涂”给的是孩子惊醒的药方、自省的平台、反省的窗口。席慕容父亲的“糊涂”,给女儿的是关爱和自信。父亲懂得,因为孩子的“过失”而遭受到训斥,孩子的兴趣可能一次次被抑制,意志可能被一次次磨平,激情可能一次次被浇灭。教育应该让孩子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使孩子对未来充满幻想,对生活充满热爱。绝对不应该带给孩子惨败的记录,带给他们苦痛的经历,带给人生灰色的回忆。

生活中的糊涂学

人们爱听赞扬的话,是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需要,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时要多用鼓励少用批评,尽可能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

:涂样子,教子有方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孩子,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父母不能指望孩子一朝一夕就转变成做事有条理的人,家长不妨在这个过程中来点小惩罚。比如宝宝上幼儿园没带手帕和绘画具,家长不必为他“雪中送炭”,让他自己去面对丢三落四带来的麻烦。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势必因此多长个心眼儿,适当的惩罚有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宋先生就是这样教孩子有条理地做事的:宋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做事非常没有条理,常常是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拼命地找。为了使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宋先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宋先生对女儿说:“一个人如果爱好收藏,他就会感到很快乐。”

女儿有些怀疑地看着宋先生,说:“是吗?那应该收藏一些什么呢?”

宋先生说:“什么都可以,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可以收藏各种美术作品。”

女儿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好多好多画片的。”

谁知,宋先生却说:“‘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儿有些纳闷了:“怎么不容易?”

宋先生说:“‘藏’就是会分门别类,就是要学会条理化。”

然后,宋先生就给女儿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藏书条理化的“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分类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料由粗到细分成类、纲、项、目四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成10等份。于是,全部资料便可分得更有条理了。

在宋先生的指导下,他的女儿把自己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经常要使用的书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把暂时不看的书放在其他地方。这样,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在寻找图书的时候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在宋先生的指导下女儿学会了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生活中,父母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这方面能力差,应立即给他指出来,并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步骤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先安排好顺序。如星期天,父母给孩子提出哪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让他用画将要做的事及先后顺序表示出来。一次次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同时,想要孩子有条有理,还要适当地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放手让孩子学着做事,自己的小房间自己管理,从房间的布置到被子的叠放,全让孩子做主。如果孩子的房间乱糟糟,客人来了,他也会不好意思的。当孩子意识到拖拉习惯已经影响到自己的脸面时,自然也就会有所收敛。

生活中的糊涂学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一定要有条理、有计划。比如,家里要整理得井井有条,东西不要乱放,看完的书要放回原处,衣柜里的衣服要分类摆放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可以影响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恒心,还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引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