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图 > 第六章 商界巨子(第1页)

第六章 商界巨子(第1页)

民间财神--范蠡

大事记: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抒写了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可是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范蠡(公元前517~公元前448)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他便装疯卖傻,浪迹江湖。越国大夫文种听到了范蠡的情况后,心中诧异,便派了一名小吏前去看他,小吏回来报告说:"范蠡是天生的狂人。"文种笑着说:"一个对世事有独到见解的人,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在常人眼里往往是疯子。"于是,文种亲自乘车前去拜访。范蠡一再故意回避,而文种则是不见不罢休。范蠡知道文种是有诚意的,便接见了他。两人一见如故,纵论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文种认为范蠡是个人才,便推荐给越王勾践,勾践封范蠡为大夫。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王勾践新即位,便大举伐越,受重伤而死。夫差即位,三年中,昼夜操练军队,准备大举进攻越国,为父报仇。勾践想:与其坐等吴人来打,莫如先发制人。范蠡却认为不可轻举妄动,越王不听,调动全国精兵3万人,北上攻吴。结果,越军大败,勾践率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招致灭顶之灾。范蠡献计说:"吴王夫差好色,权臣太宰伯嚭贪财,我们可以贿赂吴国君臣求和;屈身事吴,找时机东山再起。"文种便带着美女、宝器先买通伯嚭,然后见吴王。虽然吴大臣伍子胥谏阻,但在伯嚭的怂恿下,吴王终于同意与越国讲和,勾践携带妻子和大臣范蠡等前往吴国,夫差派人在阖闾墓侧筑一石室,把勾践夫妇、君臣驱入室中,换上罪衣罪裙,使其蓬头垢面地从事养马等贱役。

一次,夫差生病,范蠡知道是寻常疾病,不久即愈,便献计于勾践,让勾践去尝粪卜疾,取悦于夫差。勾践照办,夫差十分高兴,立即决定:勾践夫妇搬出石室。不久,夫差病愈,正如范蠡预料的那样,吴王决定释放勾践回国。

公元前490年,勾践在吴拘役3年后回到越国。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命范蠡在会稽建造新都城。范蠡特在西北方向增修一座城门,故意宣扬说:"如今越已臣服于吴,不能阻塞通往吴国进贡纳献的道路。"吴国正在会稽城的西北方向,吴王听说,甚为快慰。在范蠡的谏议下,越王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国家的财政和粮食很快充实起来。同时,范蠡提醒越王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求得百姓拥护;对吴国,表面仍竭尽奴颜之事。范蠡亲到民间选了美女西施、郑旦,遣香车送给吴王,堕其心志;同时引诱吴王大兴土木,耗其国力。外交上,暗中亲楚、结齐、附晋,最大限度地孤立吴国。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带精兵北上,到卫国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国中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残疾留守。勾践和范蠡认为时机已到,率兵从水路迂回进入淮河,然后登陆直捣吴都姑苏。吴军大败,吴太子友被杀。夫差请求勾践赦免吴国,范蠡考虑到吴国精锐尚在,一时还灭不了吴国,便对勾践说:"大王且准和,等机会再灭吴不迟。"于是勾践赦吴,班师回国。四年后,越王勾践再次北进伐吴,将吴都姑苏团团围住。吴王夫差战守俱难,几番遣使求和。越王勾践犹豫不决,范蠡在一旁说道:"当年大王兵败会稽。天以越赐吴,吴国不取,致有今日。现在天又以吴赐越,越怎么可以逆天行事?大王难道忘记昔日的耻辱了吗?"勾践露出不忍之色,范蠡当机立断,对吴使说:"越王已任政于我,使者如不尽快离开,我将失礼了。"说着击鼓传令,大张声势。不久,越军灭吴。

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马上明白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如不及早急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于是,在一个月光昏暗的晚上,范蠡悄然出走了。他带领家属徒隶,与西施一道,驾扁舟,浪迹天涯,隐于江湖。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范蠡又想到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文种见书,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后果然被越王赐死。

范蠡早年曾师事计然,研习理财之道。到齐国后,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再操经商之业,自然驾轻就熟,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范蠡被后人尊为财神,世代受人敬仰。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传奇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前32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县)。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也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异人是秦昭王时期秦国送到赵国来做人质的一个秦国贵族,是昭王的孙子。秦赵两国连年作战的那段时间,身为人质的异人一开始就成了赵国的阶下囚。这位落魄的秦国贵族,在邯郸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自己的国家天天打胜仗,他却被扣在敌国,有国回不去,而且随时有被处死的危险。然而,吕不韦的出现扭转了他的命运。

正当异人困苦潦倒,对前途毫无希望之际,碰到了吕不韦。吕不韦当时正在邯郸一面寻欢作乐,一面搜索着一本万利的货物。当吕不韦一见到这位落魄的王孙之时,凭他多年经商的经验,一眼就看出多方寻觅的宝贝就在这里,不由得脱口而出:"此奇货可居。"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再次回到邯郸,第一件事就是找异人。

吕不韦说:"现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国君眼看就要继承王位。我听说安国君的夫人是华阳夫人,按惯例只有她的儿子才有资格立嗣子,但她却没有儿子。你们兄弟一共20多个,你排行在中间,并不受宠爱,又长久地在外被当做人质。大王死后,于是安国君继立为王,你的前途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你很穷,在此作客,拿不出什么东西奉献给亲戚和结交宾客。我虽然也不富裕,但还是愿出千金为你效力,代你去秦游说,让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你为嫡嗣。"异人子楚听完这番话,连忙跪地叩头说:"如果一切按你的计策而成功,我当政后,愿分秦国的土地与你分享!"于是吕不韦送500金给子楚,让他用于结交宾客以扩大影响,自己以500金买了些珍奇玩物,准备到秦国去游说华阳夫人。

到了咸阳,吕不韦先去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将其买通。请她把自己备下的珍奇玩物献给华阳夫人,让她在华阳夫人面前夸赞子楚是个聪明有才能的人,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布天下,而且身在异国为人质,日夜伤心思念父王和夫人,视夫人为自己的生身之母,华阳夫人感动万分,她姐姐趁机进一步劝说:"听说用美色来侍奉人的女人,一旦美色衰尽,宠爱也会随之减少。现在你侍奉太子,虽然深受宠爱,却无亲生之子,何不在众儿子中及早笼络有才能又孝顺你的人,推举他立为嫡嗣,待到百年之后,儿子继立为王,你仍有依靠,终生不会失势。这就是所谓一言而能得万世之利的事情。"华阳夫人认为姐姐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于是立即向安国君求情。安国君向来依从她的愿望,也就答应了请求,立子楚为嫡嗣,并把这一决定刻在玉符上作为日后的凭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还送了很多财物给子楚,并请吕不韦从旁尽力辅佐。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

公元前237年农历十月,秦王政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等到后来,齐人茅焦劝说秦王到雍宫将太后迎接回咸阳,而将吕不韦遣发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时,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写信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

点评:

吕不韦,战国末期人,商贾出身。因辅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为了给自己留名,他让府中食客编著了一本《吕氏春秋》,这本书形式统一但内容多样,从而开创了杂家体例。后因寥霭一案他被兔去相职,遣散封地。怕其造反,始皇写了一封信严厉斥责吕不韦,受到威胁的吕不韦自杀。吕不韦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商人的特点--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利益所驱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损害,便奋起反击,结果,他与寥霭的争斗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小故事:吕不韦的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明初巨富--沈万三

大事记:在中国史书记载的汗牛充栋的历史事件中,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较劲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与大商人的角斗。至高无上的皇权,必然地取得了胜利。选择这一多少带有悲凉意味的题材,只是意在以一个开国皇帝和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之间的善缘、恶缘为切入点,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中国近百年积弱的滥觞。

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沈万三出生前父辈已经拥有千亩良田,并经营有米店,酒庄等作坊,在当时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富人家。沈万三出生后取名号为沈仲荣,小名(乳名)沈富,在为其摆满月酒时,其父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和金银珠宝让其抓取,沈万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盘。沈氏的管家即断定此子将来经济成就远远超出父辈。但沈父并不高兴,沈父作为外乡人在与人交往中的人情际遇使其更希望其子将来勤读诗书,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