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图 > 第一章 政治名人(第1页)

第一章 政治名人(第1页)

政治名人

天齐至尊--吕尚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吕尚,生卒不详,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号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为炎帝神农氏世孙,东海(今山东日照市)人。吕尚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

吕尚的祖先在舜时当过一方的部落酋长,曾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以地为姓。夏以后,吕姓子孙繁衍分化,吕尚家已很贫穷了。吕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了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吕尚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他的抱负仍然未能实现。

后来文王访贤,吕尚做了他的谋士,官封太师。周武王在吕尚的辅佐下灭商,为了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土,采取"封建亲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吕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县)。吕尚赴齐国,走得很缓慢。这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里的人对吕尚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您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赴齐国的人吧!"吕尚听罢,连夜起床登程。黎明时分,他来到营丘。正赶上莱国夷人进攻营丘,吕尚及时击退莱人。这件事说明,吕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后来,吕尚治理齐国,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吕尚的文治武略

吕尚的文治武略影响深远。他不仅是西周的功臣,而且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吕尚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

2。权谋思想

吕尚被封齐,建立齐国之后,推行的根本方针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吕尚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给予人以生利的是道义,能行仁义道德者,则能使天下人归服。因此,国君应当以天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害为害,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生为务。只有以仁义道德为天下兴利除害,使天下人与之共利害,同生死,共忧患,共苦乐,这样便可以得民心,得天下,使万民归心、拥君。

3。爱民思想

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就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

4。顺民思想

吕尚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亲自实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治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静、安定天下,吕尚指出:天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民众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业。

吕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管仲(公元前前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

管仲为能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为报一箭之仇,欲除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由于桓公的大度,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管仲改革

1。经济方面

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2。在政治方面

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个乡。其中工商乡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0县为属,全国共有属,设位大夫管理。每年初,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3。在军事方面

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家为轨,0轨为里,里为连,0连为乡,乡为军。每家出人当兵,军为l万人。全国有军,国君自率军,二位上卿各率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西方的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勾践,生卒不详,姓姒(大禹的后代,姒姓),名勾践,又名菼执,春秋末越国国君。公元前9年,越王勾践即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兴兵伐越,勾践率兵抵抗,战于携李(今浙江嘉兴市)。吴军战败,阖闾死于归国途中。其子吴王夫差即位后,勤于练兵,欲报杀父之仇。

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欲先发制人,于周敬王年(前9年)率军攻吴。吴王亲率精兵迎战,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越军大败。勾践带着剩下的5000人逃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被吴军包围。范蠡向勾践献策,让大夫文种贿赂吴太宰伯喜,向夫差跪求称臣纳贡。夫差免勾践一死,但要勾践夫妇到吴国做他的奴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