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大利亚的noosa酸奶,到美国流行的核桃牛奶,材料采购都会对SP生态敞开大门。
蔬菜蛋奶不但能够吃,它还是化妆品面膜果冻等很多有机产品的原料。
同时,WholeFoods还会成为SP生态送菜的仓储与辐射基地,甚至是今后的送菜无人机基地,它的主要作用在渠道,在平台,在放大器。
荣克对WholeFoods本身三成多毛利,几个点的净利润反而不感兴趣。
它运营环节费用占到了毛利的八成以上,净利过低,远不如它近六成的现金流有用。
麦基的优秀,导致的利弊两面性就在这里了。
一是运营成本过高,很多可以稀释运营成本的地方没激活,比如M记六成地产收入,与金融的对接,还有渠道的放大作用,都没激活。
但因为麦基一门心思抓有机,不胡思乱想,又造就了无可比拟的口碑,不插播广告有不插播广告的好。
二是把荣克这样的坏蛋钻空子的空子全给堵死了,逼的他只能掏全额支票,才能在董事里占把椅子。
但因为路子堵了,才又给了他收购的空子,毕竟可以靠磁心的廉价电力推动,把有机农业干成工业的主,就SP生态一家。
对SP生态来讲,WholeFoods净利低就不算什么了,单一个放大镜作用产生的品牌与产品溢价,就值了。
SP时尚的有机服装,都可以溢价进场。
SP生态一间植物工厂,一天十万八万株菜,一颗菜哪怕溢价0。1美元,一天就是万八千美元,一年一间植物工厂就是三百多万美元,两年内就会提高到五百万美元。
只是溢价多出来的这部分,2年就可以收回植物工厂的投资。
一百间植物工厂,单单两年的溢价部分,做20倍的市盈率,就够WholeFoods的市值了。
500强算的是营业收入,关联运营与净利润的提高,WholeFoods不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会大增,信贷评级与融资成本会越来越低,扩张速度会越来越快,股票翻三倍玩一样。
这又能反过来打通SP生态的渠道,提高SP生态的估值。
无人机一推,它俩同时会成为SP机器人公司的大买家。
APP送菜网络与物流一打通,一个互联网物流公司的架子就又出来了,SP多了一个永久订单的同时,大数据公司在望……
二级市场再一传导,一个又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回路就做成了。
既然掏了,荣克就打算多掏点。
麦基痴迷自由竞争与民-主,管理层股票选择权只有百分之七,其余九成三的行权在员工选择,内部是个大工会架构。
他还把WholeFoods董事会设了2个联席CEO,3个执行副总裁1个投资副总裁,9个独董。
最年轻的都是六十年代生人,二战前的老哥们都在。
这董事会一开会,还不跟老人院搞活动似的?
这怎么跟的上网络时代,适应新时期的金融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