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征漠北
逃亡的阿鲁台逐渐恢复,再次犯边。。。
。。。
出征准备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决定第四次亲征漠北。
军队的集结和物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大量的粮草从全国各地运往北方边境,同时对兵器进行检修和补充。
神机营的火器数量进一步增加,并且改进了一些火器的性能,以应对蒙古骑兵的机动性。
士兵们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着重加强了在沙漠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和长途行军的耐力。
。。。
行军路线与初期遭遇
-七月,朱棣率领大军离开北京,向北进发。
此次行军路线依旧经过居庸关等地,进入塞外。
行军途中,明军派出侦察部队密切关注阿鲁台的动向。
当军队行进到沙城(今河北张北西北)一带时,得到情报说阿鲁台有可能向东逃窜。
朱棣当机立断,调整行军方向,向东追击。
。。。
与鞑靼部的周旋
-明军在追击过程中,阿鲁台继续采用躲避战术。
他带着部众不断转移,试图摆脱明军的追击。
朱棣指挥军队紧紧跟随,同时,为了防止阿鲁台设下埋伏,明军在行军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
在沙漠和草原地区,环境恶劣,水源和草料的寻找也成为一大挑战,但明军依靠丰富的后勤补给经验,艰难地维持着行军。
。。。
关键转折——与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的相遇
-在明军的持续追击下,情况发生了转机。
鞑靼王子也先土干不愿再跟随阿鲁台逃窜,他率领自己的部落前来归降明朝。
这一事件对于朱棣和明军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也先土干的归降不仅让明军获取了关于阿鲁台军队的重要情报,还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鞑靼的内部力量。
朱棣对也先土干的归降表示欢迎,赐予他高官厚禄,并将其部落妥善安置。
。。。
班师回朝
-鉴于阿鲁台主力难以寻觅,且也先土干的归降已经达到了部分战略目的,朱棣在当年十一月开始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