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莞笑着对洛嫂子说:
“好的,嫂子,等你捡了回来,我帮你蒸,很简单,包准一说就会。”
“那再好不过了,妹子。”
洛嫂子面带微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同时将刚刚腾出来的那只碗小心翼翼地递到了秦莞的手中。
秦莞接过碗后,微笑着回应道:“洛嫂子,您放心吧,这蒸蛤蜊真的挺简单的。”
她说这话并非虚言,对于像蛤蜊这类小海鲜,只要肯花心思去琢磨烹饪技巧,并搭配上适宜的调料来突出它们各自独特的风味,想要做得美味可口绝非难事。
然而,洛嫂子可不这样认为。
在她眼中,秦莞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厨艺精湛,更重要的是还特别勤劳能干,简直是传说中的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的好女人。特别是秦莞帮他做了一顿蒸蛤蜊之后,更是走哪儿说哪儿。
只是,秦莞对于洛嫂子心里的这些看法全然不知晓。平日里,除了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之外,她很少主动参与邻里之间的闲聊杂谈。
但凡有点空闲时间,她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去赶海,一心想着要多收获一些新鲜的海货。
因为她打算将这些海产精心打包起来,寄送给远在红旗大队的那些知青朋友们,当然也少不了陈玉凤和老村长等人。
前几天,王丽铭、刘冬他们又寄来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丰富多彩。
他们首先提到了红旗大队今年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仅如此,他们对队里那些熟悉的社员们目前的生活状态也做了详细描述,让人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接着,他们兴奋地讲述了大队里种植的人参的生长态势。据说这些人参经过精心照料,如今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预计再过两年就能收获并出售换得丰厚的收益。
此外,他们之前种下的其他各类药材也已经开始产生经济回报,这无疑给整个大队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与动力。
他们还说到大队长的那位古怪阴沉的奶奶寿终正寝了,没有了那个糟心可怕的老太太的作怪,大队长却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每天都充满干劲,脸上也有了笑容。
在他的带领下,红旗大队的全体社员就像脱了缰的烈马一样,在致富之路上跑得飞快。
他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进取,在种植药材方面举一反三,又尝试起了种植蘑菇、木耳等菌类作物。同时,他们还积极收购山上的各种土特产,并顺势开办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食品加工厂。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红旗大队早已声名远扬,成为了周边地区人人羡慕的富裕村庄。
大队长本人也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突出贡献,极有可能获得晋升机会,前往镇里工作。
最后,他们热情地表示,等到冬季来临,也就是俗称“猫冬”的时候,会专程前来此地拜访做客,共享这份成功的喜悦。
秦莞心里暗自思忖,如果王丽铭和其他人真过来的话,她正好能够让他们将这些新鲜的海货捎带回家去。毕竟这个地方,除了这些海货,也没有什么好东西。
这一天傍晚,秦莞把孩子安顿好,忽然发现天空阴云密布,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整个世界。
秦莞抬头望了望天,心想:恐怕要下雨了,而且这场雨还不会小。
于是,她匆匆忙忙地把院子里摆放的那些物品一一收拾好,搬进了屋子里。做完这一切后,她才稍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