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还在时,曾借太白之诗赠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期望我能做这样的人,可我辜负了他。”谢祒想到老师全家惨死,那只已经使不上劲的手又战栗起来,“以前,我想着自己无能,还不了徐先生的清白,也救不了那二人,只能苟且偷生,惭愧至极。如今,我却明白了,我要完成徐先生的遗愿,更要活下去、爬上去,只有立下旁人无法企及的功业,才能重启这桩案子,徐先生才能有昭雪的一日。躲也是死,避也是死,不如问心无愧,尽心尽力!”
谢太夫人与郗氏都因谢祒这番话而内心震动,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其他,二人纷纷叫好,将他扶起来,正要拍着他的肩头勉励一番,就听一旁的九哥儿忽然呆呆地问道:“阿兄,你说的是哪个沈娘子?”
“什么沈娘子?”谢太夫人健忘,已不记得了。
“杨柳东巷的沈娘子,”谢祒无知无觉地说,还指了指桌上已吃空的瓷碟,“阿娘也知道,就是那个开汤饼铺的沈娘子,哦,太婆,你吃的蛐蛐饼,咱家买的就是她的手艺。”
郗氏也点头:“原来如此,她说的这些话倒是很对我的脾性,而能说出这样的话,定然也是个难得的通透之人。很不错。对了……”郗氏想起了什么,转过头,看向谢祁,询问道,“说起她,九哥儿今日不是还过去了一趟?九哥儿,你可有与那沈娘子问了办速食汤饼作坊的事儿?如何了?九哥儿?九哥儿?”
而谢祁出神地站在那儿,耳廓发红,一直不曾答话,后来,竟兀自傻笑了起来。
他早就知晓了。
沈娘子正是天下最好之人。
谢太夫人瞧见了,不由摇头晃脑地叹起气:“咱们谢家这是风水不好么?这怎的大孙刚好,小孙又傻了?”
郗氏喷笑,扫了眼小儿子,心底却也暗暗留意。
***
“哈啾!”
被谢家惦记的沈渺,正蹲在自家院子里,与顾婶娘学着如何做“肥皂团”,这刚刚起头呢,竟突然鼻子发痒,打了个喷嚏。
莫不是有人在骂她?
沈渺揉了揉鼻子,继续看顾婶娘捣猪胰,她便也有样学样,努力将已经剔除脂肪和经络的猪胰脏捣碎成泥状。
早上九哥儿走后,她又煮面卖面地忙了一阵,之后便闲了下来。正想出门去割猪头肉。李挑子又忽然来敲门说,外城来的商贾都在传,辟雍书院今儿便要贴榜了!他要去外城等放榜,问沈渺家去不去人。
于是沈渺便忙让济哥儿亲自跟李挑子出城去看榜。
临行前,沈渺特意又将他拉到一遍,弯腰看着他的眼睛,交代了他一遍:“济哥儿,你记得。无所谓的,考不考得上都无所谓,你不必因这一次入学试而否认自个,懂了么?人生路漫漫,不要责怪自己。去吧,看了榜,晚上阿姊给你炖个好吃的。”
济哥儿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我明白了,阿姊。”
沈渺便让他去了。
湘姐儿则带着有余去遛狗了,还没回来。
沈渺出门买了猪头肉回来,又去顾家定下一月要用的酒,结果就看到顾婶娘自个在院子里做肥皂,她站在那看了会儿,便也兴冲冲地表示要学,于是顾婶娘二话不说,将猪胰子和其他中药材都搬了过来,领着她一块儿做。
大宋早已有专门卖肥皂团的铺子了,以前杨柳东巷就有一家做肥皂团的,后来他们家搬走了。但顾婶娘去串门时大概见过几次他们如何做的,这东西实在不难,她回来自己摸索几次竟然学会了,从此她做了不仅自用,还会挑到集市上卖钱。
她还不藏私,没多久,杨柳东巷的妇人都跟她学会怎么做肥皂团了。
沈渺今儿便也成了她的肥皂团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