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他们两人回到村子当中,干活的乡亲们,看到张三木驾着牛车,车上坐着两个小娃娃,背着书篓。
穿的干干净净,明显一副读书人的模样,也是惊呆了。
这一副模样,跟当初,村长家的孙子,去镇上读书,没什么两样。
而有人也终于耐不住性子上前询问。
“老三,这两个娃,这是?”
张三木就知道会被人询问,早上的时候起得早出发,还不会有人察觉。
可是傍晚回来,村子里就这么大,哪里会遇不上其他人。
“铁柱叔,我家二蛋和六蛋,才念书回来,听说还被夫子夸了。”
周围人一听还真是读书的娃,纷纷都围了上来。
你一言我一嘴,主要是有些想不通,这老张家难道真起来了?
又是租牛车,又是送家里的娃去读书,还一送就是两个。
而张三木,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是把事情交代了清楚。
当众人听到,这学费竟然都是你兄弟去跟亲戚借的。
瞬间觉得这一家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这什么家庭呀,竟然敢借钱送娃去念书。
至于他说两个娃脑子聪明,不想耽误,大家是一句话都不相信,也就是自已看自家娃,哪哪都好。
虽然是借钱去念的书,到底还是在整个杏花村都轰动了。
毕竟这年头,哪个好人家能够送得起家里的娃去念书。
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张三木架着牛车,赶紧往家里走。
回到家中,家里人都围了上来。
几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叫一个叽叽喳喳不停的询问学堂是怎么样的?
夫子严不严厉。
张时安都不用多说什么,自家二堂哥,就已经滔滔不绝的跟家里的孩子们学了一遍。
特别是当一家子吃完晚饭过后,张时安和张时勇带着家里人一块,读起了三字经。
张三木本来以为这都是孩子们之间,玩乐打闹的方式。
就连他和自家两位大哥,都被拉过来一块听
着的时候。
那也是抗拒的不得了。
“六蛋呀,爹到这个年纪了,哪里还能念得了书。”
看着大伯二伯和他爹那抗拒的脸色,张时安也不生气。
“爹,你们现在不学什么时候学?出门在外以后要做什么生意,要是不识几个字。能干得成什么事?”
听到这话。
家里人瞬间一想也对,现在家里的条件慢慢的好起来了。
以后出门在外要是能识点字,也不用为难,还不怕别人骗。
最重要的是他儿子说的对呀,全家只送了两个娃娃去念书。
可是家里人,都能学得到,就相当于,又赚了这么多的学费。
这样一想还是蛮划算的。
不过我刚念了几句,他们估计年纪是真大了,根本就记不住。
张时安也不奢求他们去读这些圣人之书,等到过段时间,夫子教他们识字之后。
最重要的是让家里人都认字,最好能够简单的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