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重生明朝蓝玉的 > 第106章 制度隐忧(第1页)

第106章 制度隐忧(第1页)

朱元璋神色稍缓,又问:"那监督方面,内阁大臣谁来监管?"

蓝斌赶忙拱手,神色恭谨,条理清晰地回应道:"陛下,对内阁的监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您身为一国之君,把控着最高决策权,内阁所呈的一切事务,无论是日常票拟,还是重大事务的建言,都需经您审阅定夺。"

"这本身就是最关键的监督,您的目光时刻督促着内阁大臣们尽心履职,不敢有丝毫懈怠。"

"再者,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等监察机构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御史台肩负着监察百官的重任,内阁大臣也在其监督范畴。"

"这些监察官员遍布朝堂,密切关注着官员动向。一旦内阁大臣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监察机构便会依照律法,迅速弹劾。"

"在陛下的督导与监察机构的协同监管下,内阁权力的行使全程受控,能确保其始终为朝廷效力,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蓝斌一番话语落地,朱元璋神色凝重,微微颔首,陷入沉思,并未立刻表态。

这时,朱雄英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表舅,听你所言,内阁制度似是周全。不过,我还是有些疑惑,这般制度当真毫无缺陷?"

蓝斌连忙转身,面向朱雄英,恭敬地回应道:"回殿下的话,制度再完善,也难全无疏漏。设立内阁也存在一些隐患。"

"若内阁大臣结党营私,利用向陛下提供建议的机会谋取私利,误导陛下决策,将有损朝廷根基,危及社稷安危。"

"若内阁权力过度膨胀,对执行部堂干预过多,行政秩序恐会陷入混乱。监察机构若不能有效履职,对内阁大臣的监督形同虚设,也难以保证内阁公正用权。"

"但只要陛下建立完善的制度,严格把控人选,定期考核,这些隐患并非不可防范。"

"如此看来,内阁的设立,实则是利大于弊,能为陛下分忧,保我大明江山长治久安。”

朱元璋听完,缓缓闭上双眼,陷入了沉思。殿内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唯有烛火偶尔“噼啪”作响,跳跃的火苗映照着君臣三人的身影。

朱雄英为了给蓝斌解围,打破这沉重的气氛,在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皇爷爷,孙儿在听了表舅的这一番话之后对于内阁有了一些理解,不知道对不对,皇爷爷可以给孙儿指点一下吗?"

朱元璋听到大孙的话,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柔和起来,说道:"咱大孙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对这内阁有了理解,大孙有什么见解尽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咱跟你父亲给你指点斧正。"

朱雄英清了清嗓子说道:"孙儿以为,内阁与宰相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为辅助君主处理政务而设。"

"不管是宰相还是内阁大臣,都要为君主出谋划策,帮助君主治理国家。而且在参与国家决策这一点上,也颇为相似。"

宰相凭借自身职权,直接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内阁虽不能直接拍板定案,却能通过票拟,将自已的见解呈递给皇爷爷您参考,影响决策走向。"

朱标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雄英这番见解,鞭辟入里。就像你所说,内阁与宰相在协调朝堂关系上,确实都起着关键作用。不过,在权力的行使方式上,二者还有更深层次的区别。"

蓝斌连忙拱手,恭敬地补充:"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宰相行使权力相对独立,可直接调配资源,推行政令。"

"内阁更多是在陛下面前建言献策,通过陛下的旨意,间接推动事务进展,没有独立的行政调配权。"

朱雄英接着说道:"至于不同之处,权力来源便大不一样。宰相的权力是制度赋予的,在朝廷官僚体系里,有着稳固的根基,地位尊崇,名正言顺地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而内阁大臣的权力,全然仰仗皇爷爷您的信任与授权,没有了您的倚重,权力便如无根之萍。"

朱元璋轻抚胡须,缓缓开口:"大孙看得透彻,这权力来源不同,便决定了内阁与宰相在朝堂上的不同地位。那在职责范围上,你觉得二者还有哪些差异?"

朱雄英有条不紊地回应:"职责范围上,宰相可谓是大权在握,行政、人事任免、军事调度等诸多要务都在其管辖范畴,能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类事务。"

"反观内阁,起初只是充当皇爷爷您的顾问,为您提供参考意见,后来即便权力有所扩张,可始终没有直接指挥六部的法定权力,执行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六部手中。"

朱标接过话茬:"确实如此,这职责范围的差异,使得内阁和宰相在朝政中的角色有明显区分。还有一点,在名分大义上,二者也是截然不同。"

蓝斌点头附和:"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宰相乃百官之首,是朝廷官僚体系中的核心,其名分尊贵,礼仪规格极高。"

"百官朝贺、重大典礼等场合,宰相的地位都极为显要,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而内阁首辅,即便权势再大,在名分上也难与宰相相比,在正式的朝堂礼仪与名分排序中,并无明确的百官之首定位,更多是凭借实际权力与陛下的信重来发挥影响力。"

朱雄英继续说道:"既然内阁制度能够保留宰相的优点,同时尽量避免宰相的缺点,那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内阁制度来帮父亲和皇爷爷分担政务呢?"

朱元璋微微皱眉,神色间流露出一丝忧虑,缓缓开口:"大孙,这内阁虽说有诸多好处,可咱还是担心。"

"内阁大臣若恃宠而骄,利用朕的信任结党营私,把控朝政,又该如何是好?到时候,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朕的江山社稷可就岌岌可危了。"

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所虑极是。不过儿臣以为,只要建立完善的监察机制,这隐患并非不可防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