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下葬之时,由于三个皇孙年纪尚幼,加上朱雄英大病初愈的前车之鉴,朱元璋特意下旨免去他们参加繁琐葬礼的苦楚。
葬礼过后,按照礼制,太子朱标与三个孩子本该一同守孝。但朱标以国事繁忙为由推脱,朱元璋则以朱雄英身体未愈为借口,特意下旨免去他的守孝之责。这实则是不忍心让朱雄英为仇人守孝。最终,只剩下朱允炆和年幼的朱允熥两兄弟在偏殿守孝。然而朱允熥年纪太小,没过多久就被宫人抱走了。
夜幕低垂时分,朱允炆独自跪坐在守孝的偏殿之中。四周烛火摇曳,光影在他那苍白而消瘦的脸上晃动。他眼神空洞,直勾勾地盯着前方母亲的灵位,仿佛要将那冰冷的牌位看穿,试图从中找寻一丝答案,未来该如何走下去的答案。
这些日子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令人胆寒的真相。母亲的突然离世,宫人的无声消失,还有兄长朱雄英的那场蹊跷病重,每一桩事都在向他揭示着一个可怕的事实。朱允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身上的素白孝服,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脑海中不断闪烁着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她手把手教自已写字时的耐心,自已受委屈时她的温柔安慰,还有她每次在我碰到困难时的轻声鼓励。可如今,这些温暖的回忆却与那些骇人的真相交织在一起,让他心如刀绞。他多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可守孝的规制让他不能放声痛哭,只能默默流泪。
更让他难以承受的是未知的未来。皇爷爷和父亲知道真相后,会如何对待自已?就算不被处死,往后的日子又该如何自处?朱允炆何尝不明白,这世上的感情最是善变。昨日的亲善,今日可能就成了仇恨;昨日的宠爱,今日可能就变成了厌弃。每想到这里,他的身子就不由自主地轻微颤抖。
更深的痛苦来自于对兄长朱雄英的愧疚。朱允炆抬起手,想要擦拭额头的冷汗,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他清楚地知道,虽然自已事前并不知情,但母亲的所作所为终究与自已有关。那毒手本是为自已谋得帝位,却险些要了兄长的性命。一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浑身战栗,面容更显苍白。
"母亲,您为何要这么做。。。。。。"朱允炆的泪水终于止不住地流下。这个不足八岁的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最亲近的人,也失去了原本可能拥有的一切。他低下头,任由泪水滴落在素白的孝服上,晕开一片片深色的水渍。他不知道未来该如何面对朱雄英,如何面对皇爷爷和父亲。
烛光在他身后投下一片摇曳的阴影,仿佛也在映照着他内心无尽的煎熬。朱允炆跪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眼中不时闪过的泪光,才能看出这个孩子内心汹涌的情感。殿外,秋风吹动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更衬托出此刻他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就在这时,朱雄英正在自已的寝殿中若有所思。东宫发生的种种变故,吕氏的突然暴毙,与她亲近的宫人的离奇消失,再加上自已之前的病重,这一切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虽然知道了真相后对吕氏恨之入骨,但朱雄英心中终究还存着一丝温情——他曾真心实意地将吕氏视为母亲。如今人死如灯灭,这份仇恨也该随之消散了。
"沐神医,"朱雄英轻声问道,"我的身体若是去守孝,当真会受不住吗?"
沐风细细为他诊过脉后答道:"葬礼繁琐,确实不宜参加。但若是在东宫之内守孝,适当为之倒也无碍。"
朱雄英点点头:"那便好。我想,不管发生了什么,至少该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去为母亲送行。"
说罢,朱雄英就起身向乾清宫走去。虽然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皇爷爷不悦,但他始终觉得,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人生在世,恩怨分明便好,何必让仇恨延续到阴阳两隔之后。
朱雄英来到乾清宫时,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听到脚步声,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是宝贝孙儿,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乖孙,这么晚了还不去歇息,怎么到皇爷爷这儿来了?"
"皇爷爷。"朱雄英上前,亲昵地依偎在朱元璋身边,"孙儿有一事想求您。"
朱元璋放下朱笔,宠溺地摸了摸孙儿的头:"说吧,什么事?"
朱雄英抬起头,认真地说道:"孙儿想去为太子妃守孝。"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这怎么行?你的身子才刚好,皇爷爷可不想你再有什么闪失。"说着,将朱雄英往怀里拉了拉。
"孙儿已经问过沐神医了,"朱雄英依偎在爷爷怀中,软声道,"他说在东宫里守孝,适当为之并无大碍。"
"你这孩子,"朱元璋轻轻捏了捏他的脸,语气严厉了些,"你可为何皇爷爷不让你去给吕氏守孝吗?"
"孙儿知道,一方面是皇爷爷爱护孙儿,怕孙儿的身体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太子妃是孙儿重病的罪魁祸首,皇爷爷不愿让孙儿去给仇人守孝。"朱雄英抬起头直视着爷爷的眼睛
朱元璋继续问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坚持去守孝呢”
朱雄英回答道:"虽然太子妃是孙儿病重的罪魁祸首,孙儿刚开始也是非常恨她,但是她已经罪有应得了,人死如灯灭,我们何必让仇恨延续下去。而且。。。。。。"他顿了顿,声音轻了几分,"毕竟孙儿曾经真的视她为母亲。"
朱元璋看着怀中这个懂事的孙儿,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沉默片刻,终于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心肠太软了。"
"皇爷爷,"朱雄英握住老人粗糙的手,神色坚定,说道:"孙儿不是心肠软,在太子妃死的那一刻,仇恨就消散了。此刻孙儿只想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去送母亲最后一程。国朝以孝治天下,这是为人子的本分。"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将孙儿搂得更紧了些:"好,既然你这么想,那就依你。不过要记住,若是觉得不适,立刻就回去休息。可不许逞强。"
"多谢皇爷爷体谅。"朱雄英在爷爷脸上亲了一口,这才依依不舍地告退。
看着孙儿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眼中满是慈爱,这孩子,越来越有明君的气度了。不仅懂得大义,更是至纯至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