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州,河东路。
一队骑兵纵马前进这,这一队骑兵之中有俩人各举着个数米有余的牙门旗,旗面画有一只飞虎,同时有一瘦金大字。
“南”
正六品校尉,南晓原本没资格配牙门旗,但架不住南晓名气大。
大到已经传至了东京汴梁,传到了宋徽宗赵佶的耳朵里。
这个不务正业但却不蠢的皇帝,为了自身形象,也为了安抚百姓,特意让人制作了专属牙门旗,并题了字,赏赐给南晓以作赞赏。
南晓对这牙门旗本不在意,甚至有很多次外出都把牙门旗落到营地里。
要不是种师中一次偶然听说,特意提了一嘴,让南晓找了个旗手管这方面。
估摸着以南晓不在意的性子,这事捅到赵佶面前,多少都会被认作打脸成分居多。
牙门旗,也叫笙旗,有个词叫笙旗猎猎,算是古代行军打仗的一种身份标志以及精神寄托。
这种寄托,在南晓这300人的队伍里,怎么看都有些多余。
不过。
如果只是行军途中举一会,倒也没有大碍。
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三百骑兵,并且是精锐中的精锐,速度自然是不慢。
而南晓从西北来到渭州,一方面是西北方面暂时安定,另一方面是这北宋开始乱起来了。
匪患猖獗,凡是有人的地方,便都有山寨土匪的影子。
南晓此行为寻种师道,种师中的兄长,去种师道这里报备,然后短时间内,开始配合地方开始剿匪。
在这一队骑兵接近渭州之时,渭州方便便已经收到了消息。
毕竟,为了不必要的冲突,南晓事先便派了数人先行,前去渭州通报。
而在南晓一行骑兵接近延安府的时候,这延安府街道上出现了大批量官兵,开始肃清街道。
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得是乖乖听话,而在人群之中。
“提辖,你们这延安府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还是怎的,怎的闹出这么大架势?”
史进开口对身旁鲁达问道。
鲁达闻言摇了摇头。
“洒家从没听说过,这延安府有经略相公在,有什么大人物能大的过经略相公。
指不定是有什么事发生。”
PS,水浒里小种经略相公说的是种师道还是种师中,有谁知道的说一下,查资料查的头大,只能按百科来写。
鲁达这么说,一旁的李忠也是点头。
种师道在这,除了皇帝亲临之外,有谁敢来这里说自已是大人物的。
或是出于好奇,三人原本的打算拖延了片刻,准备看看这是要发生点什么。
正在议论的不只是三人,被官兵挡在路边的百姓们也都是翘首以盼。
他们也都知道延安府是种师道驻军之处,也都不担心自已会因为围观受到牵连。
而很快。
“踏踏踏…”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远处一队数百人的银甲骑兵跨马而来。
这一队骑兵可不简单,至少鲁达三人是这样想的,毕竟,那群骑兵人人戴甲不说,胯下的战马一个个都是不凡,并且还戴了马甲。
这样的骑兵,看起来就是精锐,队伍过关后便放缓了速度,骑兵威严肃穆,除却战马们时不时打个响鼻外,那真叫一个军纪严明。
“提辖,这队骑兵是何开头,你可知?”
史进一时好奇,开口对旁边的鲁达问道。
鲁达仔细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