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林祉自打来了她们林家就没有变过,让林黛玉有些担心。因为名义上比林祉还小一岁有余的林祄如今已经会爬了,林祉却还是一动不动的。
这让林黛玉非常担心。
因为有些对林祉不利的话已经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了。
抱着林祄回到自己的屋子,林黛玉拿起账本,心里又是一叹。
那位老太太,对子孙将来也太过轻慢了,大有我死了哪管它浪滔天的架势。为人一世,又怎么能够只顾着自己呢?
林黛玉一直都想不明白。
也许整部《红楼梦》里,被束缚得最厉害的女子就是林黛玉本人了。
可惜,认为她反叛的人坚信她跟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足够凄凉也足够美好,却没有想过这段感情是否是她想要的,也没有想过她跟贾宝玉之间是在根本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的万般无耐的虚与委蛇。
当初贾敏死了,她至少该给母亲守一年的孝,可惜,贾母让她跟贾宝玉一起住在荣庆堂的上房里面,让她背负上了不孝的名声。林如海死了以后,她应该身穿斩缞柱哭丧棒三年,可惜偏偏贾元春省亲,她不但不能为父亲守孝不说,就连丧服都不能穿,还要早早地换上吉服,为贾元春的省亲歌功颂德。
至始至终,就没有人想过,在那个以孝治国的社会里,一个不给父母守孝的人会遭受到世人何等的对待。
她长大了,知道男女有别的,也知道约束下人了,结果贾宝玉被紫鹃一试,贾母公然说出了林家人已经死绝了的话儿来。
她的绝望可想而知。
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那个林黛玉就知道自己的结局了。她能够守住的,能够让她守住的,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就只有一片虚无了。
如今的林黛玉不知道那个噩梦里的自己的悲惨境地,但是她却知道自己姐姐多对自己的好。不说别的就说自己的姐姐将家里的账本、库房钥匙都放手给她的举动,就让林黛玉对姐姐感激在心。
在这个世界上,女孩子总是要出嫁,也总是要想办法经营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家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可能伴随自己一辈子,无论是男女,最后要么是跟自己的另一半过完大半生,要么,就要学会管理好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女,也包括自己的产业。
虽然说,像她们这样的人家不可能将铜臭之事挂在嘴边,也不好什么都不懂,由着别人糊弄摆布。
原著里没有人教导的林黛玉尚且能够端着一副清高又任性的大小姐的模样将贾家的出入银钱和经济状况算得清清楚楚,更不要说现在有人教导有人指点的林黛玉了。
当然,原著里的林黛玉只能靠着自己摸索,管着贾母每月让人送来的那些银钱就已经了不起了,不像现在,林招娣把京中这出大宅子的账本银钱都放在了她的面前,有着她自由支配。
林黛玉已经忘记了当初贾敏在家的时候是如何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的了。毕竟当初她的年纪还小,对于当初一家五口在京里的事情已经模模糊糊了。除了账本上的旧例,就只有以林招娣为榜样了。
林黛玉其实很佩服自己的姐姐。
她对母亲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尤其是在这管家的事儿,姐姐那干脆利落的身影取代了以往母亲那渐渐模糊的脸庞。
即便是怀里抱着弟弟,林黛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姐姐对自己姐弟几个比荣国府那位老太太负责多了。就像老鹰会把自己的孩子丢下悬崖、狐狸会把幼崽撵走那样,让自己姐弟几个在一定范围内经历足够多的事情,才是对自己姐弟的将来最好的办法。
将来的日子是要我们自己去过的,将来的路是要我们自己去走的。这是谁都替代不了的。
这是此时此刻林黛玉心里认识到的这一点。
她比任何都清楚这一点。
林黛玉跟林招娣不同,林招娣到底不是贾敏亲生的,哪怕如今是朝廷正式册封了的一等县君,她依旧不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贾母对她的的轻慢也是有目共睹的。同样有目共睹的是贾母对林黛玉的偏爱。这些日子以来,贾母隔三差五地给林黛玉送这个送那个,如果这个时候的林黛玉说了贾母的不好,那就要被别人说不知好歹了。
就像原著里,大家不知道贾家已经花光了林黛玉的财产,可是大家看到了贾母地林黛玉的好,就是三春和史湘云都比不上。如果这个时候林黛玉哪怕流露出了一丝委屈,只怕她的名声会比史湘云更加不堪。而忘恩负义的大帽子就会落到林黛玉的头上,而不是成为史湘云的代名词了。
现在也一样,贾母是林黛玉的亲外祖母,贾母对林黛玉的偏爱也是事实。如果林黛玉嘴巴里吐出一个对贾母不好的字,那么对林黛玉的名声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且,在林黛玉的心中,至始至终,贾母都是她的亲外祖母,不像林招娣,把贾母当成了一个吉祥物,一个普普通通的、不相干的老太太。
林招娣可以在见到贾母的时候亲亲热热,回头就把贾母抛到脑后,林黛玉不能。
林招娣可以在父亲面前抱怨贾母没有把林家放在眼里,林黛玉不能。
林招娣可以将贾母派来的人直接丢出去,林黛玉不能。
这就是林黛玉跟林招娣的不同。林黛玉活得比林招娣压抑。因为林黛玉比林招娣更加注重名声,而林招娣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
就在林黛玉抱着弟弟对着桌子上的账本发呆的时候,就听见外面嘈杂声一片。林黛玉赶紧让人出去打听,自己则叫了白鹭白鹄两个把账本子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