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璀所习惯的尊重,她很庆幸自己遇到的祖父从未有关于女子的狭隘思想,更庆幸自己找回来的兄长们也都是爱重自己的极好的人。
所以在亲近的人跟前,阿璀也毫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性情,每每侃侃而谈,语出中的。偶有的一二观点,也让晏琛与崔寄觉得惊喜。
此时他们才发觉,阿璀在他们跟前的言辞,还是有所保留的,但在怀阙先生跟前,她却几乎毫无保留,心中所想,口中便已表达出来。
“科举既向全国上下取士,当尤以士人轻简为重,莫以繁杂准则,而使士人望而却步。当多加抚恤,适时予以补贴,莫使有才之人因家贫无法至京都,而失与试之机……”
“另,国子监等在馆的官学学生,需通过馆中考试,才得取得科举之资格。不在馆的应举者,皆需在本籍报名,通过州县考试,合格者给予解状,送交尚书省,后可随朝集使入京。”
“至于县的考试,可由县尉主持;府州的考试,可由功曹或司功参军事主持,州刺史监之。这些只是我一时之想法,还未形成完整的记录。所以地方应试具体如何实行,考试内容如何,是否需中央统一监察等等,还需再详细考虑……”
阿璀将自己这些时日揣度出来的想法,一一说起来,未曾有丝毫隐藏之处。
一旁崔寄见她如此利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起那日在自己府中时,阿璀要看自己关于科举的记录,自己也曾就科举事问阿璀建议,但当时阿璀可是只字未言。
他可不信就这短短几日时间,阿璀便能从原先一点想法都没有,到今日流畅周全的表达。
她这些想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细致,观点明晰,若非长久盘算思考过,恐不能这样周全。
果然,阿璀心思缜密,不外如是。
崔寄了然一笑,在怀阙先生跟前的阿璀,才是真正的最完整的阿璀。
关渡始终带着满意的微笑瞧向阿璀,频频点头。
而晏琛对阿璀所言,也听进了心里,示意她继续。
于是阿璀便继续了。
由举子投牒取解,考试合格后,每年固定月份随物人贡,说到她盘算的到省之后的流程手续。
府都督、州刺史或上佐每年都需要到京都汇报地方官的考课情况,与考官对定考第,谓之朝集使。各地乡贡的举子也由朝集使贡于尚书省,这便是随物入贡。
前元时朝集使还有进贡当地土特产品的职责,皆在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至京都。十一月一日由户部引见。所以可借鉴于此,使朝集使尽用,故而举子们也可以随之在十月二十五日到京,恰好也能并于十一月一日参加朝见。
又言,天下贡举人,可准陛见面,拜于宣政殿前,命四方馆舍人安抚勉励之。
又言,文状之取用查验。举子需照贡院所悬样板,齐备文书,包括文解、家状等。家状需包括乡贯以及三代名讳,本人相貌特征等。举人交纳文状后,交由礼部核验,审查结果,出榜公示。
又言,贡举的主持部门可由礼部,主持人员当由皇帝钦点,或由尚书省交付名单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