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进步,荷兰很快失去了海上强国的称号,昔日的海上马车夫被新上任的“日不落帝国”取代。17世纪末,三次英荷战争拖垮了荷兰帝国,迫使荷兰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之后,英国开始与法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经过1689~1697年的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02~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及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这几次交火,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欧洲头号主义强国。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脱离荷兰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荷兰表示否认之后,先后发动两次战争讨伐印度尼西亚。
此次战争通过联合国军事调节,在1949年8月23日在海牙举行了由荷兰、印尼双方代表及印尼各邦代表、联合国调解委员会美国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11月2日签订的印尼--荷兰圆桌会议协定规定;由印尼和15个联邦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与荷兰王国组成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由荷兰女王为联邦国王,一切外交和财政贸易全由荷兰控制;印尼政府无权与其它国缔结贸易协定与条约;偿还对荷兰及其它国家的43亿债务;荷兰军事代表团和荷兰殖民地官员仍留驻印度尼西亚。据此协定荷兰把除两伊里安以外的全部领土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1950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被取消,1956年4月该协定亦被废除。
荷兰殖民地的历史和现状:
荷属东印度(1602-1811,1816-1949)
台湾(1624-1662)
锡兰(1658-1796,今斯里兰卡)
荷属印度(1608-1825)
科罗曼德尔海岸(1608-1825)
马拉巴尔海岸(1663-1795)
荷属孟加拉(1635-1781,1784-1795)
马六甲(1641-1795,1802-1807,1818-1826)
开普殖民地(1652-1797,1803-1806)
荷属圭亚那(1665-1975)
荷属安的列斯(1848-)
阿鲁巴(1634-)
比利时(1815-1830)
库腊索岛(1634-)
德拉果阿湾(莫桑比克)(1721-1725)
荷属黄金海岸(1598-1871)
荷属新几内亚(1828-1962)
荷属西非(安哥拉)(1641-1648)
荷属西印度群岛(1828-1848)
德国荷兰占领区(1949-1963)
法属圭亚那(1660-1664)
卢森堡(1815-1890)
模里西斯(1638-1710)
摩鹿加群岛(印度尼西亚东北部马鲁古群岛)(1621-1949)
新荷兰(荷属巴西)(1630-1654)
新荷兰(纽约)(1653-1664)
新阿姆斯特丹(1623-1664)
多巴哥(1628-37,1654-1666,1667-1672,1676-1677)
萨巴(1640-)
圣多美岛(1641-1648)
荷兰帝国黄金时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简介
1、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称为荷兰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17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画作涉猎的范围很广,任务、肖像、风景都有作品遗传。他的代表作是《夜巡》,现在被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所珍藏。这幅画表达的其实是白天队长与副队长(画面中间两位人物)的景象,但是因为用色灰暗,所以被认为场景是在夜晚。而且这两个画中人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原型。患有一些人认为这幅画另藏玄机。
2、维梅尔--1632~1675,荷兰德夫特人,是荷兰画派中画风最稳、风格为温和的一位绘画大师,但是生前不受关注,直到19世纪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当时盛行欧洲的巴洛克风格,以奢侈华丽为荣,当时维梅尔的画风朴素温和,因为不被大家喜欢。他的画都是死后扬名。他喜欢运用光影色彩的小细节和小变化描绘景物,几乎和现在的光影照相机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等。《倒牛奶的女人》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获得最高赞誉的一幅画。画中的女佣身材健壮,围裙有一角卷起,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扇窗户、一只藤篮和一盏灯挂在一边,桌上一些食物杂乱地摆放着。在这幅画中,一种动人的平凡与宁静之美扑面而来,它直接、单纯、有力地表现出了荷兰人的性格,受到广泛推崇。
【图79维梅尔作品】
3、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也开了表现主义的先河,对二十世纪的艺术有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是梵高,比如他的《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等,都是受这位印象大师的影响,现在已经扬名世界,成为及其珍贵的艺术名品。1890年7月29日,梵高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于法国的瓦兹河畔开枪自杀,其年37岁,结束了年轻而富有才思的生命。除以上所讲的之外,梵高的代表作还有《夜晚的咖啡馆》,整个画面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还有《星夜》,从画作上我们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白杨在星空下飘荡,尖顶教堂下,是已经沉睡的小村庄;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梵高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值他精神再次崩溃,1889年6月之后,梵高住进了疗养院,那里承载了梵高生命最后的时刻,他的身体断断续续好好坏坏。在神志清醒、有情感的时候,他就不断的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用大片的蓝色和紫罗兰创造奇迹,里面点缀着金黄色的星子。碧绿的白杨透着暗灰的深棕,展示着包围了这个地方的黑夜。
【图80梵高作品《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