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仿佛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一年时间。
因为不知道胡梓墨具体的生辰八字,也就是出生日期,所以四目便以捡到他的那天算作生辰。
没错,这个所谓的四目,正是当年在荒郊野外的树林当中捡到胡梓墨之人。
并且此人出身茅山,有个大师兄名为石坚,还有个二师兄叫做林正英字凤娇…
正是胡梓墨前世所看到的一部经典电影当中角色的名字,可谓大名鼎鼎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胡梓墨听旁人提及四目,都称其为四目道长,只是知道其是个道士,倒也没往九叔僵尸电影这方面上去想。
直到某次四目带着他一起去送货(也就是赶尸行当的买卖),路过一处叫做任家镇的地方时。
四目才告知胡梓墨,这处镇子的义庄正好是他一位同门师兄所开的道场。
他们可以在师兄的道场休息一阵。
要知道这一路过来,四目不光需要辛苦的赶尸,防备各种意外,还要照顾才刚满一岁的胡梓墨,甚至还兼任其启蒙先生,传文授字,哪怕修道之人,也是累得够呛,需要好好歇息几天缓缓劲儿。
至于四目送货还要带上才刚一岁的胡梓墨,为何不托人照顾?
哪怕放在家中花钱雇人照顾他,也总比带着一起送货来得强吧!
然而,此时的四目才刚出师下山没多久。
别说家了,他本就是孤儿出身,有幸被外出游历的茅山弟子捡到并且带回山门抚养,等到可以出师下山了,也是无家可归。
那么为啥不学他的那些是兄弟们,找一处风水好的村镇建造道场呢?
别搞笑了,四目虽然是道士,但也不能凭空变幻出来一座道场啊,所以要想建造自己的道场,是需要花钱请人建造的。
而问题就在于,四目他当时可没什么余钱。
再加上胡梓墨一岁之前,就已经是托一位同样开义庄的同门好友代为照顾了近一年之久,等到其一岁能说能走之后,四目也没那么厚的脸皮,继续让好友替自己养孩子。
无奈之下这才带着胡梓墨一起送货,顺带的还可以让其提前接触接触这些灵幻界的行当。
没错,四目正是打定主意要收胡梓墨作为开山大弟子,不光因为是他捡到得胡梓墨,更是因为这孩子天生聪慧(其实是为了营造一个类似神童的人设,好让自己有着被人收养的价值),且灵性十足。
不光是修道的好苗子,哪怕不当道士,而是做些别的什么营生,未来也绝对平凡不了。
有着这么一块良才美玉主动送上门来,不正是代表着两者之间的缘分么。
而他四目出师下山,也是要建造属于自己这一脉的道场,毕竟就算出师了,也还有着茅山弟子的名头,但山门却不会在免费提供资源养你。
要知道茅山弟子众多,出师的就不少,更别提还在山门当中修习的新弟子们,茅山根本就没那么多钱财来供养。
只能是让已经出师的弟子们下山,自己找营生的路子,挣钱养活自己,甚至还需要把挣来的钱财分出一部分送回山门,不然人家茅山凭啥白养你还教你道术法术啊!
像是四目这种孤儿出身,被茅山弟子下山游历捡到,并带回山门抚养长大,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所以收留抚养,提供保护还传道授业之恩,在其出师下山之后,也是必须得反哺山门。
当然茅山门规当中自然不会有这么一条规则,但别说他们道士了,就算是个正常人,也得讲究个‘有恩必还’啊!
所以已经出师得弟子们,会把挣来的钱财反哺送回山门一部分的情况,几乎已经成了整个茅山的潜在规则,而所有茅山弟子也都默默遵守着这条潜规则,当然败类哪里都会存在,茅山门中自然也不例外。
但这类的弟子,却是极少数的…
其实,努力挣钱,尽快建造属于自己道场的四目,在众多同门当中,也并不算是多么奇怪的想法行为。
因为既然已经出师下山,虽然还属于茅山弟子,但却可以开山收徒,传承自己这单独一脉的道术法术。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了,都是茅山弟子,所学所传承得难道不都是一样的吗?
其实不然,茅山弟子们的确都是拜得同样的祖师,也就是三茅真君,甚至传承的根本道法也都一样,都为为上清大洞真经。
所有茅山弟子们修炼的根本道术,都是上清大洞真经,但学习修炼的法术却并不完全相同。
当然这也是因为茅山传承得特殊性以及每个茅山弟子擅长侧重方向,也都各不相同导致的问题。
为何会说茅山的传承很是特殊呢?
这就要从茅山术的源头开始说起,茅山术起源来自三茅真君这一点不用多说,但在三茅真君之后的茅山弟子们,也不断吸收容纳别教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