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最后,荀攸恍惚了一下,想起天子的一句,于是引用在了这里。
皇帝辩曾曰: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将之高举起……
荀攸安抚完这一郡,又奔赴下一地,弘农郡尤其让他头疼。
因为各地官吏的汇报中,弘农郡的动静最大,一堆缺胳膊少腿的老兵嚷嚷着要进京,跟天子打到兖州去。
来到弘农,这里的景象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荀攸勒住马匹,往远处看。
一条条河流之水,被引进田地的沟渠中。
百姓们在田间劳作,为麦子进行着灌溉,犹记得去年来时,这里白雪皑皑,还曾爆发过一场大战。
一个新年的功夫,枣祗、于禁、夏侯惇他们,竟在此处开垦出这么多田地?
国库的投入是值得的,说起来,朝廷手中最大的军队,就是屯田军了。
发展到现在,足有十万余人。
再往远处看,甚至搭起了不少草庐,也是他们的功劳。
荀攸继续深入弘农郡,见到了独特的一幕。
田间许多缺胳膊少腿的人在劳作,他们动作虽然慢了很多,但并未懈怠。
领头的是个年轻人,大约十五六岁,穿着麻衣,带着大家耕作。
荀攸认出来了,此人就是杨修。
荀攸翻身下马,朝田野走了进去。
杨修发现来了,直起腰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来人是谁。
他赶紧放下农具,擦了擦手,朝荀攸迎了上去。
“荀大人。”杨修率先抱拳。
荀攸还了一礼,严肃道:
“德祖,你们弘农郡最近阵仗不小啊,听说还有不少人上街嚷嚷,要到洛阳去?”
士人子弟为了方便,很早就会取字。
“是啊,确有此事。”杨修干脆的点头,脸上还带着骄傲。
天子让他来做弘农郡守,不就是要将弘农郡,打造成新朝的标杆?
要不然怎么会用他?
所以杨修这段时间,除了贯彻朝廷的耕种命令以外,就是到处宣传天子的仁政。
他能拍着胸脯说,弘农人比洛阳人还爱君!
荀攸脸顿时黑了,刚想开骂,杨修眉飞色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