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李世民笑得合不拢嘴。
此时此刻,李世民彻底服气了,心中的疑虑与困惑终于被这些荒诞的故事击溃。
他本以为历史中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往往是严谨的记载与考证,但如今他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的“传闻”却展现了另一种别样的面貌,甚至让人忍俊不禁。
先是周瑜误解了诸葛亮手指的故事,这个本应充满英雄气概的历史人物,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误解,成了故事中的笑料。
接着,又有了司马懿穿越成黄月英,与诸葛亮生儿育女的荒诞情节。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看着四周,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传闻并不在乎是否真实!
它们的价值恰恰在于它们的“不真实”,正是这种荒诞不经的“奇”打破了常规,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激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
历史本就充满了各种变数,而这些所谓的传闻,就像是历史中的“插曲”,并不受束缚,甚至有些荒诞的成分,才是让它们传颂百世的原因。
不仅是李世民,其他人似乎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些人们口口相传的“传闻”,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于是,各个朝代的古人们,似乎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这些故事并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却为历史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
于是,各个朝代的古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天幕。
他们又期待,又忐忑不安。
别人能被传闻,倒也无所谓。
但如果轮到自己,那可就尴尬了。
【据传闻所载,张怀民与苏轼,实有隐秘之情!!】
话音刚落。
苏轼和张怀民直接懵了。
“这简直是污蔑!”
“绝对是污蔑!”
苏轼怒声道:“这也能被理解成那样?分明是我了解张兄的心情,他常常彻夜未眠,我们这算是深厚的友谊,居然被恶意曲解?”
“真下九流!”
苏轼懊悔不已,心想当初那首诗根本不该写出来。
现在怎么办?如何为这段友谊澄清?
张怀民也是一脸茫然。
不过他此刻更好奇的是,按照野史的记载,究竟是他在上面,还是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