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将进酒,惜罇空才是李白的原版,《惜罇空》?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藏经洞位于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苻坚时期,后荒废至元代。1900年,道士王圆篆在清理洞窟时意外发现了大量古文书籍,其中包括唐人手抄本的《将进酒·君不见》,但其标题为《惜罇空》。)
“好诗。”李世民起了爱才之心:“小郎君。”
“没问题,反正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不过就因为李白郁郁不得志,所以在治理国家方面可能有所不足。”
李白的才华有目共睹,但是处理国家政务和才华无关,文学上巨匠不代表就是政坛的高手。
李世民不在意:“问题不大,朕可以培养他。”
“仙人,还有吗?”孔子明显是意犹未尽。
“有。”随后张彦又调出了《洛神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孔子在品味这篇名赋:“华夏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旷古文人啊?”
(曹植的《洛神赋》并非原版,而是经过多次传抄和改编的版本?。目前流传的《洛神赋》版本众多,其中最着名的是赵孟頫多次书写的版本。赵孟頫一生中书写了多个版本的《洛神赋》,至今有六种版本传世,至于原版,没找到。)
张彦摇头:“不知道,但是曹植的洛神赋九百三十三个字,却用了三十一个成语,五十多个典故,力压华夏文坛两千年,而且很多成语都是在洛神赋中第一次出现,这期间也只有滕王阁序能与之媲美。”
“但也只是媲美,对比起来,洛神赋更胜一筹。”
“滕王阁序?什么朝代的作品?作者是谁?”李世民来了兴趣,竟然可以和洛神赋媲美。
“大唐永徽元年,唐高宗时期。作者是王勃。”
李世民像吃了苍蝇一样:“小郎君,把王勃带到贞观朝。”
“可以,毕竟王勃早逝,死于高宗上元年间,就活了二十六岁。”
高宗时空没有王勃,影响不大。
李世民眉头一皱:“因为什么?”
“据说是溺水。”
“什么叫据说是溺水?”李世民觉得事情不简单。
“上元二年的秋天。当时,滕王阁新修完成,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以庆祝这一盛事。席间,阎公本已命其婿吴子章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意在借此机会彰显其婿之才。”
“不料王勃年少气盛,不请自书,挥毫而就,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一年后,王勃便去世了。”
孔子呵呵一笑:“是吗?二十六岁,老夫怎么就不信呢。”
“朕也不信。”李世民脸色铁青:“又有揍李治的理由了。”
李世民爱才,也非常痛恨残害忠良的人。
“小郎君,要尽快,把王勃和李白带过来。”
“额,好吧,我些日子就去天宝时空把李白和杜甫带过来,至于王勃,陛下可以去找李治。”
李世民后知后觉:“哦,把时空隧道忘了。杜甫是谁?”
“杜甫和李白齐名,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
李世民大喜:“好,朕都要,对了,大唐还有多少有名的才子?”
“多了去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孟浩然、柳宗元,这群人在后世很招学生恨,他们的诗都是那种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存在。”
张彦曾经也深受其害,不可能忘记这群人。
喜欢掌握天幕,行走万朝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