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20多岁还能改年龄吗 > 20几岁创造自己的财富版图(第1页)

20几岁创造自己的财富版图(第1页)

{20几岁的人,都有一颗事业的心。20几岁的人,从学校毕业几年,几乎都完成服兵役的义务,找到第一份工作,正在学习社会大学的规范,或许换过几次工作,但对职场生态也开始逐渐习惯。你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正是该离开父母身边,创造自己的事业版图,并且累积财富的开始!

创业要趁早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即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out(过期)了,所谓的29岁现象。因此,如要在青春岁月里有所突破,创出一番事业来,就宜赶在青春“过期”之前。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若将这句话解释为“人生能量的迸发应及早开始”,那么,这样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创业,商界中众多风云人物,就是这个注解的最佳代言人。

股神华伦?巴菲特25岁开了「巴菲特有限公司」、SONY先生盛田昭夫25岁创立东京通信工业公司、设计大师皮尔卡登28岁成为世界闻名的服装界巨匠、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29岁,成为成功的木材商人、石油大王约翰?洛克斐勒31岁创设美孚石油(Standardoil)公司……1953年,30岁的霍英东,创造了“卖楼花”房地产营销新理念,一时间掀起全港地产狂潮。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资产已经突破千万元;1961年,30岁的默多克,已将《澳大利亚报》的产业,从澳洲延伸到了英国;1985年,30岁的比尔?盖茨,促成了微软与PC老大IBM,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等等。

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分析,全球百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已经从30年前的62岁,下降到目前的38岁,支撑这个现象的内在逻辑是:更据创新力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个变革剧烈的社会创业成功。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在他的书中有这样一项调查:新创立的企业在五年内每10家中会有9家以失败告终。新企业仅仅10%五年存活率,甚至远远低于癌症患者手术后五年内的存活几率。因此,只有趁早创业,才为成为有钱人赢得更多的时间。

富人爱创业,穷人爱打工

在松下幸之助辉煌的一生中,最具决定性的日子是1917年5月15日。这一天,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掉了令人羡慕,还没干满两个月的电灯公司检查员的工作。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

当天,松下幸之助起得很早,把辞职的理由在心里念了一遍又一遍:“不要犹豫,男子汉要有决断的勇气!”

这天,主任原本打算派他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还没开口,松下幸之助就将写好的辞呈交给了主任。

主任接过他的辞呈,非常吃惊,疑惑不解地问道:“松下君,我并不想挽留你。但是,你今年开春才升任检查员,辞职不是太可惜了吗?公司对你这样器重,你是前途无量呀,你辞职后能做什么呢?坦率地说,我不是泼你的冷水,而是认为这根本行不通,你可得三思而后行啊!”

松下幸之助听完主任这番话,信心有点动摇了,觉得自己的辞职确实是太冒失了,但他很快镇静下来了,用果断的口气说:“谢谢主任的关心,我已经下定决心了,还是让我辞职吧。”松下幸之助辞职的决定确实使人费解。他十五岁人电灯公司,由于技术精湛,二十二岁就当上了检查员,该公司还没有过像他这样年轻的检查员。公司对松下寄以厚望,谁曾想到,他竟然放弃金饭碗,执意要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其实,松下幸之助从见习生涯开始,就有了创业念头。

松下幸之助十五岁进入电灯公司做见习生,这里的见习期通常要半年至一年,松下因为好学上进,只三个月就被提升为内线员。他的脱颖而出,令众人不敢小觑。

松下幸之助认定电气行业是个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因而在技术上更加精益求精,并且立下“要以此发迹”的雄心壮志。

那时的电气工都以求知为新潮,他也下决心读夜校,经过一年的努力拿到了预科文凭。接着,他又进了电机科就读。

这种学习跟他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但松下幸之助却感到极为困难,因为,他只接受过四年正规的小学教育。

于是,他知难而退,中途辍学了。

他的父亲松下正楠安慰他:“只要做成大生意,你就可以雇用许许多多有学问的人为你服务,因此,不要在乎你有多少知识。”

后来,松下幸之助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松下幸之助的内弟井植薰,曾任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社长,他是这样评价当时松下的行为的:“在常人看来,电灯公司的检查员是个稳定的铁饭碗,而松下却感到寄人篱下,压制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思想,实际上已经奠定了松下幸之助创建巨大事业的基础。”

事实确是如此,松下幸之助一旦看准了的东西,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主任的话不仅没有动摇他的自信,反而坚定了他继续研究的决心。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他的辞职和以后的独立创业。

创业之时应该选择什么行业呢?正如邱永汉所总结的:“成功的创业是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开始的”,松下幸之助熟悉与电气行业密切相关的电气器材,便以此为创业方向。

生产电气器材必须设立厂房,但松下幸之助的自有资金还不到一百日元,又从朋友和原来的同事那里借到一百日元,这才勉强解决了办厂的资金,厂房就设在自己一家人居住的简陋平房里。但是,松下由此起步,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松下电器,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商人。

早日掘到第一桶金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太受人关注的话题了,因为没有哪个年轻人说我生活还太困难,我没办法养活自己。这样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年轻人随便找份工作都可以养活自己,这其实很简单了,但如果想组建一个创业团队,想注册一家公司,那就考虑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你的创业第一桶金从哪里来?

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的创业者。

开始创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资金问题;创业者不能够好高骛远,创业初期人不宜多,能少则少;办公环境不宜奢侈,能省则省。

一般来说年轻人创业初期所选择的项目及投入都不会太大,所以创业的第一桶金大部分来源于几个股东一起凑起来的,单人的资金基本上是从父母和朋友处借来的,这就形成了创业初期的第一桶金,当然现在如果有好的项目,也可以去参加《赢在中国》争取拿到风险投资,毕竟现在有钱的公司和有钱的人挺多,关键是你的项目够不够好,你的个人魅力够不够强,通知刚创业的人思想都比较单纯,很多方面都想的太简单,总认为我有激情我怕谁,只要去做就成功的胆略,往往这种思想都很难说服投资者,因为投资者认为你太年轻思想不够成熟,所以不会给你投资,所以大部分创业者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亲朋好友。

拿到第一桶金应该省着用,要勒紧裤袋省着花,很多创业者的理财能力比较薄落,没拿到钱的时候拼命的到处跑,像无头苍蝇一样,可是拿到钱了,却没有算好怎么来用好每一分钱,甚至无节制的开支,摆出大手笔,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做为创业者一定要节约开支。在创业的初期,创业团队尽可能少拿或者不拿工资,能省的东西就省,能整合的资源要整合利用,不要为了撑个门面却把公司给拖死了,切记:开源节流。

创业,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开始

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创业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他们的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上才有很大的魄力。

美国有一位富翁名叫辛普洛特,他的发家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是围绕平常的土豆做文章,而且都取得了成功。

第一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辛普洛特获知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便买下当时美国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专门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军队。

第二阶段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有家公司第一个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但许多人都轻视这种产品,有人说:“土豆中水分占整个土豆的3/4还多,假如把它冷冻起来,就会变成软乎平的东西。”辛普洛特却认准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组织大量生产。果然不出所料,“冻炸土豆条”在市场上很畅销,很快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

后来,辛普洛特发现,“炸土豆条”并没有把土豆的潜力彻底挖掘出来。因为经过炸土豆条的精选工序——分类、去皮、切条和光传感器去掉斑点,每个土豆大概只有一半得到利用,余下的通常都被扔掉。辛普洛特想,为什么不能把土豆的剩余部分再加以利用呢?不久,他把这些土豆的剩余部分掺入谷物用来做牲口饲料。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成就了辛普洛特的第三次创业。他瞄准替代能源发展的大好时机,用土豆制造出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燃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提高辛烷燃烧值和降低汽油的污染程度,颇受用户欢迎。为了做到物尽其用,辛普洛特的发家经历诠释了“不熟不做”的成功之道。

常言说:隔行如隔山。此言不假。若是在其他场所,仅仅是不懂而已,也没什么。但在生意场上,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了。看到别人做生意是赚钱的,等到自己做了,就只有赔钱的份了。

做生意比其他事情难度大多了。不熟悉行业的不用说,就算你是熟悉这个行业的,比如电脑,原来是做技术或其他的,尽管对于电脑这方面相当熟悉。但实际做起生意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原来,你当初接触的,是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的,你仅仅接触到你所使用的一两台电脑设备的性能。但做生意是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它需要知道与之相关的所有电脑配件的行情。你可以不十分了解其中的技术性能,但你必须知道在目前市面上,所有与之相关的产品的市场、行情、性能等等。如果说其他工种接触的是“点”的话,那么做生意接触到的应该是“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