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缓缓启动,孔希学望着车窗外飞逝的街景,忍不住感慨道,“刘大人,自先祖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至今已过千年之久。”
“这千年来,儒家思想历经无数风雨,始终是我华夏文明的中流砥柱,维系着社会的纲常伦理与道德秩序。”
他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可如今这改革,随意更改科举,推崇奇技淫巧,长此以往,儒家的正统地位必将岌岌可危,祖宗的教诲也会被弃如敝履。”
“我真担心,大明的未来会毁在这场改革之中啊!”
刘伯温一边专注地驾驶着车子,一边应付道,“衍圣公,您的担忧我能理解。”
“但改革也是为了顺应时代,让大明变得更好。”
“有些改变,或许一开始让人难以接受,但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孔希学冷哼一声,“哼,但愿如此吧。可我总觉得,你们改革派步子迈得太大,忽略了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
很快,车子便缓缓驶入驿站,稳稳地停了下来。
刘伯温微微侧身,看向孔希学,“衍圣公,您到了。”
孔希学缓缓下了车,又回头看了刘伯温一眼,语重心长道,“刘大人,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我的话,莫要被这所谓的新时代迷了心智。”
刘伯温认真地点点头,回应道,“衍圣公的话,我定会铭记于心。您早些休息,告辞。”
说完,便驾驶着老年代步车离去,而孔希学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伫立。
这时,那些老儒士们也拖沓着脚步,缓缓走到了驿站门口。
此时的他们,已全然不见在表演场时那种怒发冲冠的愤慨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阴沉着的脸,大家都默默无语,一言不发地朝着驿站里走去。
孔希学看到他们,心中涌起一丝疑惑,朝着老儒士们的方向走去。
待走近后,他轻声问道,“诸位,这是刚从何处归来?”
“瞧着诸位神色不太好,莫不是发生了何事?”
一个老儒士脸色有些不好看,略带愤懑地回道,“衍圣公,在您被刘伯温邀请走后没多久,我等就被宋濂邀请去了他府上。”
“本以为是寻常的文人雅集,没想到竟是见识一些闻所未闻的新东西。”
他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厌恶,“饭后更是被带去看了一场表演,那场面,那表演的内容,简直离经叛道!”
“不知衍圣公此去刘伯温府上,又有何见闻?”
孔希学神色凝重,微微颔首,“老夫亦是如此。”
“刘伯温带老夫去看的表演,和你们所言如出一辙,尽是些奇装异服、离经叛道之举,还有那能自行奔走的车,实在是颠覆了老夫的认知。”
话音刚落,一位身形清瘦的儒士急忙上前,神色焦急,刚开口:“衍圣公,今日我得所看到的那些,都是改革所带来的。”
“若任由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那我等儒林的利益……”
话还没等他说完,孔希学便迅速抬手制止,同时目光如电,警惕地扫视了一下四周。
只见驿站内外人来人往,伙计们忙着招呼客人,百姓们也在各自忙碌。
但孔希学深知,隔墙有耳,这种敏感话题绝不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谈论。
他压低声音,沉声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隔墙有耳,咱们上楼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