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随身佩戴是什么意思 > 习惯三 立即行动(第2页)

习惯三 立即行动(第2页)

对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来说,他会力图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当早晨六点闹钟响时,即使是睡意正浓,他也会立即按时起床,而不是像一些人起身关掉闹钟,再回到床上去睡。对于优秀员工来说,“立即行动”就是他的座右铭。

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过不止一个目标,但是有些人往往一个也实现不了。因为相对来说制定目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的是付诸行动。制定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则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所有的梦想必须化为行动,因为行动才有力量。不管你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请你一定要立刻行动。

只有去做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从现在开始去做,而不是从“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开始去做。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而言妙用无穷。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你就一事无成。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把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或理想,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拥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成熟。能够有开始的话,那么,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2.成功在于多次尝试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试一试,就是尝试、体验,对愿望有所行动。“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这是一句简单的谚语,却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迈向成功需要冥思,更需要行动。

有个笑话。一个醉鬼深更半夜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走,可连方向都弄错了,竟走到一片墓地里。有一家人明天要给亲人送葬,提前挖了个大深坑。醉汉一不留神掉进了坑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爬不上来。正当他准备稍事休息再往上爬时,突然有人冷不妨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阴阳怪气地说:“别费劲了,我试过了,你爬不上去的……”这一惊吓非同小可,他以为遇到了鬼,噌!一下子跃出坑外,撒腿跑了个无影无踪。原来拍他的人也是个掉到坑里的醉鬼。

你之所以还仅仅只是在想成功,是因为现状还没有把你逼上绝路,你还得混下去。所以你必须让自己强烈地恐惧你现在的样子,否则,长此以往,你就会像—只放在一锅冷水中的青蛙一样,终有一天难逃苦海,而变成一锅“青蛙汤”的。

决心,强烈的决心,只有你决定改变的心才能帮助你迎向成功。试一试不同于想一想。小马过河的故事众所周知,未踏进河你将永远不知河水的深浅,做任何事都应有试一试的干劲,别因一点困难而退却,人最难得的就是能够迎难而上。鲁迅先生说过,人最可贵的是跨出第一步,坐而等待平安,等着前进,如果能够可以的话,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却等到头发花白什么也没有等到,那又如何呢?有个人很懒,看着别人地里今年又是大丰收了,他美滋滋地想:要是我地里种的玉米今年是大丰收,那该多好呀!留一些吃,拿一些去卖,换来钱可以买回一条狗,买新衣,还买……可是在别人忙于耕种施肥时,他在睡觉;别人忙于锄杂草,料理地里种的庄稼时,他还是在睡觉。结果可想而知,当别人获得大丰收,他还是望着地里杂草丛生做美梦。那句话说得好,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

试一试又要有想一想作为指导的前提。不加思索埋头苦干,那是盲目的举动;漫不经心地蜻蜓点水般地干事,那将事倍功半。俗话说,说到不如做到,但做到首先要想到,必要时还需三思而后行。成功不是拱手可得的,不是努力一次即可迈向终点的。有的同学临近考试时挑灯夜读,结果没考好,愤愤然地说:“太不公平了,我都苦战几个日日夜夜了,结果才得这点分。”可是你扪心自问,平时不努力,几天的努力就能弥补以前的懈怠吗,爱迪生发明电灯,他试了多少次?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记住了:“云彩有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就是改变人生的行动。由此可见,行动即是人生目标。

内斯美是一位出色的高尔夫球选手,他通常能打出90多杆。后来他有7年时间完全停止玩球。令人惊异的是,当他再回到比赛场时,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内斯美的故事说明,如果我们期望实现目标,就必须首先看到目标完成。内斯美没有玩球的7年是在与世隔绝的俘虏收容所里度过的,见不到任何人,无法做正常的体能活动。头几个月他几乎什么也没干,后来他意识到要保持清醒头脑并活下去,就得采取特别积极的措施。于是,他选择了心爱的高尔夫课程。在其心里他每天都坚持玩整整18个洞。他在心中打球,所花时间跟他在高尔夫球场上玩球一样长。在7年里,他一直在心里玩那完美的高尔夫球,从来没有一次漏打了球。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要想达到目标,在达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见目标完成”。

行动会增强自信心,犹豫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的惟一办法就是立即行动。

跳伞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没有信心。“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并使他们变得神经质。有经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长时间不开口也会紧张得不行。著名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在面对麦克风之前总是满头大汗,一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立即“烟消云散”了。行动可以治疗恐惧,许多老演员也有这种经验,立即进入状态,可以解除全部的紧张,恐怖与不安。一般人则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应付恐惧的常用办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数推销员就经常这样,他们经常怯场,结果是越来越糟。克服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干什么事,一经决定,就立刻进入状态。

写作、绘画都需要创意、创造力。很多人都是强调还没来灵感。其实,灵感必须在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产生。不写、不画,不进入创作状态,哪来的灵感。

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雷德里克·波洛常被问到,该如何克服在写作上所遇到的种种障碍与瓶颈?他说:“当发现自己陷入困境时,就先写些粗糙的草稿。先不管它有多么粗糙、缺点多么多。之后,再回头来慢慢改写。

“这样的方法帮了我不少的忙,使‘障碍’不再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我只管硬着头皮做下去,不管想到什么可能的思路,都把它写在纸上。如果过后觉得那些东西不好,我随时都可以修改。而与此同时,我也就前进了一步。

“不要幻想自己写得确实‘很精采’。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写下来,然后,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可供你去改写、修正、提高。

“这和打棒球时不同,你最多只能击球三次,就得出局。但对于写作的修正、改写,却是毫无限制的;你想击多少次就击多少次,而且或迟或早,你总会击中的”。

真正的成功者不会在一开始付出努力的时候,就希冀得到杰出的成果,或在一开始就达到十全十美。他们也不会因为害怕出差错或被人视为愚蠢、被人批评,就放弃心中的理想、目标,或拒绝去尝试新的东西。

成功者知道,如果他们不去尝试,就永远实现不了、接近不了自己的目标。他绝不会等待情绪良好、一切顺利才开始着手。因此,只要有一个不完备的计划、一个粗糙的想法、念头、草案,他们就会开始去尝试、发展、实验,并且在尝试、付出的进程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并且修正改进。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叙述耶稣带领门徒向耶路撒冷行进,一路上对门徒谆谆讲道。

耶稣坐在橄榄山上时,给门徒们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巳用它赚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二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二千两。”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银子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夺回他这一千两,给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埋没钱才,就是浪费,如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也就是潜能最大的浪费。行动是潜能的挖掘机。凡是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这是因为他们深谙“行动诱发行动”这个自然原理。

3.“不犹豫”从而“不后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