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田由申 > 第九章 道法自然 环保之道(第2页)

第九章 道法自然 环保之道(第2页)

10。手洗衣服:如果用洗衣盆洗比开着水龙头节省水;

11。用洗衣机洗衣服:建议您满桶再洗。

3。全球面临的挑战——生态失衡

原典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释义

早作准备,有长打算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就没人能估量他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了;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蒂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产生宇宙最初级、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产生。寂静呵!无形呵!独立长存而不变,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取名叫做道。

道是什么?道是宇宙的本原,是生成宇宙的原始物质。宇宙万物是物质,那么产生宇宙万物的母体——道。“道"的哲学命题是老子生态哲学体系的起点,整个哲学体系也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这一命题使其生态哲学具有了极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万物与人在自由认识和掌握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各自的历史状态。人形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万物被人超强的智力区别开,因此,万物也就有了自己的历史状态,人类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生物链,即自然规律。

而如今,我们人类太聪明了,所以生态平衡便越来越难以维持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取与对其他生物的掠杀,导致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这让自然万物无所适从。

据世界保育联盟公示,全球有11167种动植物已受到严重威胁,或是濒临绝种。这个数字比两年前公告的11046种警戒清单又多了121种。

从这个数据看来,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的压力仍未缓解。从这些灭绝记录上看得到的物种,多半是大型的物种。它们只是冰山的一角,按照已知物种的比例,一种哺乳动物灭绝,相当于两种鸟类、100种植物或250种昆虫的灭绝。这样听起来,就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了。成千上万的物种之所以会消失,最大原因就是它们的家园被毁。俗话说:“覆巢之下无完卵。”就是告知人们家是多么重要,家没了所有的一切也就快要完了。

动物生活的家,套用个比较时髦的现代名词,就是栖息地。当然,栖息地的含义不只是动物居住的地方,它也包括了动物赖以生存的整个大环境。不幸的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正在逐渐地消失。我们常从报纸或杂志上看到热带雨林遭到砍伐、焚烧。如此一来,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那些动物、植物自然也不免要遭遇热带雨林一样灭亡的噩运。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北京城南外,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一度灭绝、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警察十几年来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猎的闪失。

可实际上,这里的麋鹿并非平安无事,每年都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因既非枪杀,亦非投毒,而是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一次次误食塑料袋使其梗塞而死,周边的沙化及垃圾更令麋鹿的生存质量每况愈下;水源匱乏、植被枯萎、湿地干涸t鹿苑墙外禁而不止的挖沙活动不仅使麋鹿苑内的地表水大量流失、草木枯黄,而且每遇刮风,那失去植被庇护的裸地便沙尘泛起,黄土漫天,直逼麋鹿苑。10年前,这里可是风吹草低,垂柳依依,荻花瑟瑟,鸥鹭翔集,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为什么有警察保安却保而不安呢?原来是另一种安全出了问题:生态安全。而在麋鹿苑发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又何尝不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缩影呢?

世界原是一家,万物都是同根。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在老子看来,世界甚至宇宙都是一整体,万物都是同根的。自然有其大道,也自有其大德也!但我们人类是否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而日渐遗忘了自身的所处?自亚当与夏娃偷吃智慧之果后,人类便日渐自以为是,对自然之道不以为然了!我们冬了是否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4。按照规律改造大自然

原典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释义

天地在我们的眼里是神秘莫测的,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即使蕴藏着巨大力量的天地,也必须遵循自然的道德规律。我们人类无法和天地相比,天地的巨大都无力对抗自然,更何况藐小的人类呢?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做到合道合德,才能和大道德融为一体,并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违背大道大德,不但得不到益处,而且会受到大道大德的遗弃,和大道大德相背离,必然会遭遇痛苦和灾祸。

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阐释了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的大道和大德。我们人类只有合乎自然法则才能长久。按照大道来行事的人,大道是乐于得到他的,愿意和他和谐相处的;按照大德行事的人,大德也乐于得到他,和他永远在一起;而不合乎道德的人,道德自然远离他,最后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所以,由此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按照规律改造大自然。

有一片荒漠,寸草不生。后来来了两个人,他们决定在这里栽种一片胡杨树。

他们同时在这片荒漠上栽下了胡杨树苗,经过细心护养后,苗子成活了。之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一天,都会挑着水桶远道而来,为他种植的每棵树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从不失约。

相比之下,另一个人就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人们也见

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很少来护理他的树苗;即便来了,也不过是在那片幼林中走走看看,如果有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一切正常时,就只是背着手在那片树苗中悠闲地走走,好像视察一般。见到的人们都说,这人太懒,他栽下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树苗长势肯定不如那个勤快人栽下的那一片树林。

很快。两年过去了,两片胡杨树苗长势都不错,树苗个个如茶杯粗。

忽然有一夜,狂风带着倾盆大雨卷着冰雹肆虐了一宿。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心急地集中到那两片幼林里一看,感到十分惊讶。因为结果与他们的想像恰好相反,那个勤快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树苗损伤严重;而那个懒人的林子则还顽强地立在那里,在暴风中,损失的只是一些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而树木则没有一棵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辛勤付出是个错误吗?

那个所谓的懒人叹了口气,慢慢地说:“其实对待树就像对待人一样,对它太殷勤就像太溺爱孩子一样,这样只能培养它的惰性,减弱它的生命力。如果你经常为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会往泥土深处扎,而只是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因为这样它也能得到它所需要的养分。但是根扎得那么浅,怎么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呢?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们,让它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它们就棵棵拼命向下扎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向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树怎么会不枝叶繁茂?又哪里发愁这些树会被暴风轻易刮倒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虽然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正是这种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类会受到自然的奖惩。当人们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人就能从自然中受益;一旦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必然会受到自然惩罚。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禁得起风吹雨打,就要给它独立自主、自我拼搏的环境和压力,逼迫它自己奋力向下扎根。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叫“鲁侯养鸟”的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