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是个说话时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如果谈话的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时,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么一来,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种同情和信任的气氛,从而使这次的交往也容易奏效。
说话要迎合对方的心意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即使你喜欢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这些东西去钓鱼,因为鱼并不喜欢它们。你想钓到鱼,必须下鱼饵才行。”聪明的女人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懂得迎合别人的嗜好,这样能让对方感觉到受重视、受尊重。当然,这个“迎”,一定要迎合得巧妙,不能让对方看出任何破绽。
一次,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在后花园闲谈,乾隆有意捉弄一下他,就故意问纪晓岚道:“爱卿,你说忠孝二字应当如何解释呢?”纪晓岚说:“按一般说法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是孝。”乾隆听完,诡秘地笑了一下,夸赞纪晓岚说:“你说得真不错啊!”停了一会儿,接着问道:“那你是不是忠臣呢?”纪晓岚说:“当然是忠臣啦!”
乾隆说:“那很好,既是忠臣,如果我今天要你去死,你就应当尽忠呀!”说完,两眼故意盯住纪晓岚不放。纪晓岚从容答道:“皇上真要臣死,臣万死不辞!”乾隆一听,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要你万死啊,只要你死一次就足够了!”接着乾隆故意问道:“那么,你打算怎么个死法呢?”“很简单,微臣打算投河自尽,葬身鱼腹。”纪晓岚很认真地回答。“那好吧,你可以退下了。”乾隆想:纪晓岚呀,纪晓岚,我看你如何办?纪晓岚真的退下去了。过了片刻,他又回到乾隆的面前。见纪晓岚又回来了,乾隆就故意板着脸责问道:“你不是要尽忠吗?怎么又回来了呢?”
这时,纪晓岚故意装出极严肃的神情,回答道:“报告皇上,我本是要投入江中,表明自己是忠于皇上的,但刚走到江边,正要投水之时,突然从江里走出来古代大诗人屈原,他一再制止我,不让我投江。”乾隆问:“岂有此理,屈原怎么会不让你投江呢?”
纪晓岚说:“皇上,屈大夫劝我千万不要投江。他对我讲:‘你要投江自尽,那是极大的错误啊!想当年,楚怀王昏庸无道,不听劝谏,我才不得已去投汨罗江的呀!如今是太平盛世,皇上又如此圣明,你怎么能投江呢?你真要投江,也得先问问皇上,看他是不是像楚怀王那样。如果真是一个昏君,那么你再来投江也不迟呀!’我觉得屈原大夫讲得很有理,所以特回来向您请示。”乾隆听罢,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好个如簧之舌呀,朕就免你一死吧!”
谁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喜欢篮球,有的人喜欢军事,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对演艺圈的八卦新闻感兴趣,有的人对书法绘画感兴趣,有的人对烹调食物感兴趣,有的人对神秘现象着迷等等。总之,每个人都有一项或是多项的兴趣,会说话的人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懂得迎合别人的兴趣。
辜洪英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总裁的公关助理,奉命聘请一位特别著名的园林设计师为本公司的一个大型园林项目做设计顾问。但这位设计师已退休在家多年,且此人性情清高孤傲,一般人很难请得动他。
为了博得老设计师的欢心,辜洪英事先做了一番调查,她了解到老设计师平时喜欢作画,便花了几天时间读了几本中国美术方面的书籍。她来到老设计师家中,刚开始,老设计师对她态度很冷淡,辜洪英就装作不经意地发现老设计师的画案上放着一幅刚画完的国画,便边欣赏边赞叹道:“老先生的这幅丹青,景象新奇,意境宏深,真是好画啊!”一番话使老先生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辜洪英又说:“老先生,您是学清代山水名家石涛的风格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设计师的谈话兴趣。果然,他的态度转变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辜洪英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使两人的感情越来越近。终于,辜洪英说服了老设计师,出任其公司的设计顾问。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你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那么,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感兴趣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对别人感兴趣。
1671年,当时英王的皇冠被窃,举世为之震惊。以布莱特为首的五人犯罪集团很快被警方捕获,并全部判处死刑。正当人们翘首期待目睹罪犯的下场时,事态的发展却急转直下。原来,英王查理二世对这些目无法纪的窃贼颇感兴趣,决定亲自审问他们。布莱特这伙罪犯以超凡的气度、博欢的美言和伶俐得体的答辩,深得英王好感,一喜之下,众罪犯不仅免于一死,而且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赏金。
布莱特的辩词可谓精彩至极,极尽的吹捧博欢,显示出十足的无赖本色,却又充满了胆略和才气。这里摘录审讯对话的精彩片段:
查理二世:“你还两次企图刺杀奥蒙德公爵,是吗?”
布莱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更适合的人来接替。”
英王沉吟片刻,仔细打量这位囚徒,觉得他不仅胆子大,而且伶牙俐齿。于是他又问:“你胆子越来越大,这回竟偷我的皇冠来了!”
布莱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可是我只能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下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英王:“你又不是我部下,要我关心你什么?”
布莱特:“我的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过去英国人之间兵戎相见,很是不幸,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人都是您的臣民,我当然是您的部下。”
英王觉得他简直是个无赖,但仍问道:“你自己说,该怎么处罚你。”
布莱特:“从法律角度讲,我们应该被判处死刑。但是,我们五人死后,每人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流泪并诅咒您。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流泪诅咒您好得多。”
查理二世万万没料到他会如此回答,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又问:“你觉得自己是勇士还是懦夫?”
布莱特:“陛下,自从您的通缉令下过以后,我没有藏身之地,不得已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警方误以为我已死而不再追捕,这诚然不是勇士的行为。所以,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个勇士,可是,在┠——陛下——真正的勇士面前我只是个懦夫而已。”
查理二世对此番对话非常欣赏,居然破天荒下令免除布莱特死刑。
愚蠢的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只谈论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能长久与人交往的诀窍就在于迎合他的兴趣,谈论他最为喜欢的事情。
在“奉承”的同时予以鼓励
如果你说出的话不能打动人,那奉承话无疑就是噪音。好的奉承话可以令人非常高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当成是坦诚的奉承,而且还能够皆大欢喜。奉承话说得好的人都喜欢专注的听众;手握重权的当权者喜欢公开的赞美。在最恰当的场合,奉承话说得好的人会很真诚地仰慕被奉承的人,既讨他的欢心,也讨在场其他人的欢心。
一次,宰相刘墉陪乾隆皇帝聊天,乾隆很感慨地说:“唉!时光过得真快,就快成了老人家喽!”刘墉看看皇帝一脸的感伤,于是说:“皇上您还年轻哩!”“我今年45岁,属马的,不年轻啦!”乾隆摇摇头,接着看了一眼刘墉问:“你今年多大岁数啦?”刘墉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皇上,我今年45岁,是属驴的。”乾隆听了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我45岁属马,你45岁怎么会属驴呢?”“回皇上,皇上属了马,为臣怎敢也属马呢?只好属驴喽!”刘墉似笑非笑地回答。“好个伶牙俐齿的刘罗锅!”皇上抚掌大笑,一脸的阴霾尽失。
你必须要能够面对众多的人群,并在奉承的途中找准要奉承的目标。奉承者的心中要有广大的听众,不仅只是被奉承的人,而且还不仅只是当下的听众,还要包括未来可能的那些听众。一流的奉承者会做出得体的令人尊敬的奉承,可以毫不脸红地重复。一流的奉承会激起一阵涟漪。例如有的人很会向上司提意见,不仅不会使上司讨厌他,而且善于提好建议让上司更喜欢他。
在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民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经理听了感到很吃惊,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年轻的销售部主任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红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叫我难以理解,解释来听听。”
“这个设计与日本国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是中国的人民,他们也会想到这是日本国徽,就不会引起好感,应当不会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同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营业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天啊!你的话高明极了!”经理叫了起来。
面对上司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位年轻主任不仅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还注意了技巧。年轻主任先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抚平了经理的不快,使他不失体面,再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经理的意见,经理也就不会感到下不了台了。同时他的真知灼见也引起了经理对他的注意。
公元前243年10月,秦国遭蝗灾之害,天下饥饿,百姓死者无数。有一天,吕不韦召集百官商议对策,百官皱眉,都一筹莫展。吕不韦十分扫兴,他想起了颇具才华的李斯,于是便令人招来李斯帮他出主意。李斯闻言,早已成竹在胸。他针对百姓缺粮、富豪藏粮囤积居奇的国情,献策说:“富豪不肯缴纳粟谷,皆因一个‘利’字。相国可诏令国人,凡能向国家交纳粟谷1000石者,可拜爵一级。有此重利,必使富豪争相交纳粟谷,此则饥饿可缓,民心可安。”吕不韦闻言,觉得李斯言之有理,果然计谋出众,便依策报请秦王嬴政诏令天下。诏令一出,富豪争相献粮,解救了秦国的饥荒之灾。
事后,吕不韦对李斯更加赏识,认为李斯不但善写文章,而且有经世之才,应当重用。于是,他向秦王举荐,让李斯当了郎官,专司守护宫门,侍卫秦王。郎官虽小,但能接近秦王。李斯觉得,这是苍天赋予他接近秦王的机遇啊!不出所料,果然不久机遇来了。一日,秦王乘兴郊游,李斯紧随身后,忽听年轻的秦王嬴政面对无垠旷野有感而发地吟咏道:“天地悠悠,何其大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斯赶紧机灵地应和。秦王嬴政发现身边的郎官很精明,便询问其来历。李斯心中暗喜,立即谨慎地将自己拜师荀卿、投身吕相国门下当舍人的经历作了简略禀报。
秦王嬴政早知荀卿颇知帝王之术,于是考问李斯道:“你既是名师之徒,对帝王之术有何见地?”李斯毫不迟疑地说:“帝王之术不过是个‘一’字!”“此话怎讲?”“军必有将,国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当今诸侯分立,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为乱世。久乱必治,久分必合,天下归一,势在必行。秦有兵革之强,物产丰富,理应统一天下,结束分裂。诸侯合而归一,天下方能大治……”秦王嬴政听罢大喜,得意道:“我秦国真是人才济济,连小小的郎官也出语不凡!”
郊游归来后,李斯兴奋难寐,他抓住时机,发挥所学,连夜给秦王写了一道关于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奏疏。第二天轮值,李斯亲自把奏疏呈送给秦王嬴政。秦王嬴政阅毕,惊喜不已:李斯所言竟与自己的意图暗合。他如获知音,深感李斯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当即下达诏令,任命李斯为长史,让他参与朝廷国策。
在社会上,奉承是生活的一项内容。找工作的人以及招聘者用奉承来巴结讨好和夸夸其谈。教师和导师通过奉承来鼓励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