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今天,你只能取得1%的幸福,你不必奢望从明日获得99%的幸福。因为学会善待今天,善待眼前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今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它包藏着过去各个时代的成功、进步的全部,今天的电、声、光等种种科学的发明与应用,已把人类从过去简陋的物质环境中拯救出来。今天的文明,已把人类从过去的不安与束缚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在今天,一个平常人所享用的舒适、华美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超过以往世纪的帝王将相。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怀旧,感言自己生不逢时,认为过去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你不应生活在昨天或明天的世界中,而应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中,你必须知道今世为何世,今天为何日。然后,参与现实的生活的活动与实践,人们的许多精力,常常都耗费在追怀过去与幻想未来中。
一个人生活于现实,应该充分利用现实,不应枉费心神追忆过去,追悔过去所犯的错误,不要瞻前顾后,这样,才会使你的事业走向成功。
假如你身在1月,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幻想在2月份而丧失了在1月份,失去了可能在1月份得到的良机。不要因为对未来计划的憧憬,而虚度浪费现在。不要因为目光注视着天上星光,而看不见在你周围的美景,甚或践踏了在你脚下的玫瑰。
享有你现在所有的安乐、幸福,不要梦幻着明年不可期的汽车、豪宅。享受你今年所有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的不可期的锦华狐裘。
你不要下定决心,努力改善,支配自己,让自己充分享有今天的快乐,你的身上就会爆发出热情,就会卖劲工作,享受生活。
请你记住,不要过度地把精力集中于明天,不要过度沉迷于将来的梦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也就丧失了今天所有的欢愉和幸福,也失去了今天可能有的各种机会。
请将你的全部精力倾注在现实中。假如在今天里,你只能取得1%的幸福,你不必奢望从明日获得99%的幸福。
你必须努力把握好今天,只有把握好今天,才有美好的明天。
你不要让自己过分沉浸于预期或幻想的未来生活中,由于过分的幻想,你会忽视今天,会使正在进行的今天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预期,幻想,虽然可以刺激你向往未来,刺激你更努力做事,但是,过分的幻想,会让你失去今天的乐趣,破坏你享乐现在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积累,是由无数个今天堆积而成的。正如《圣经》中所说,以色列民族在出埃及的最后征途中,天上降下的天饼,只可以当日吃尽,藏了一夜,到了明天,就要变坏而不能下口。幸福事物,也只有当日才能享有。
有些人只看到明天的价值,而看不见今天的价值。当日有行善事的机会,却视而不见,不肯做些小的慈善事业,因为他们正在梦想着,一朝腾达之后,要捐出一宗大款项!
人们普遍有这种心理,就是想脱离现有的不愉快,抱怨自己的职务低,嫌弃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等,不在现实中寻找快乐,而是在渺茫的未来中,寻得快乐与幸福的憧憬。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试问谁可以担保,一旦脱离了现有的位置,你就可以得到幸福;有谁可以担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一定会笑?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有一个学生叫乔根,有一年暑假,他去华盛顿观光。乔根到达华盛顿时,在魏拉德旅馆登了记,他在那儿的账早已经有人给预付了。这使他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他准备就寝时,他发现钱包不见了。钱包里装有护照和现款。他跑到楼下的旅馆柜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我们尽一切努力帮助你。”经理说。
第二天早晨钱包仍不知下落。乔根的衣袋里只有不到两元的零钱。现在,他孑然一身,飘零异邦,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吗?到警察总局坐等消息吗?突然间,他说:“不!我不愿做任何无意义的事情!我要参观华盛顿。我可能再不会到这儿来了。我在这个伟大国家的首都里只能呆上宝贵的一天。毕竟,我还有去芝加哥的机票,还有许多时间解决现款和护照问题。如果我现在不去参观华盛顿,我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应当是很愉快的时候。”
“现在的我和昨天失去钱包的我应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愉快。”
“我应该愉快地过好今天。”
于是,他步行出发了。他看到了白宫和国会大厦,参观了一些恢宏的博物馆,他爬上了华盛顿纪念碑的顶端。虽然不能到华盛顿郊区以及他计划中的其他地方去,但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看得很仔细,心里很兴奋。
回到丹麦后,他回忆起这段美国的旅程,总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他没有因为钱包被偷而沮丧,失去一天的美好时光。事实证明,在他回国的5天后,华盛顿警察局帮他找回钱包,物归原主。
假如你能够像乔根那样,明白只有今天才是真实的;彻悟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你就不会沉浸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了,你就会把握好今天,把昨天看成是今天的经验、借鉴,明天是今天努力的收获,这样,你的人生就充满着鲜花,你就会愉快地过好每一个今天。
善待他人,幸福自己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中,一直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比如你帮助别人提了东西,你就会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徙,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长得像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瘦骨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菜。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可见,与人为善是我们在寻求幸福,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人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对方的价值和努力,对于错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你能遵从这个原则,你将拥有许多朋友。
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行动上做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事事以自己的心灵为准则,用“心”和他人交往。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的人吗?那么就从与人为善开始吧!
懂得善待他人,也就懂得了善待自己。
人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笑脸对人,回收的是笑脸;恶语对人,回收的是恶语;认真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你以真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