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不在别处,其实就在你自己身上,而我们常常在别处不断地寻找。只要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我们就能发现机会,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人生。
西方有一句俗语:“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成功者必备的三种重要品质就是:要时刻寻找机会;在机会降临时要果断、及时地把握它;当机会握在手中时要善于充分利用它并去争取成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人生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捶胸顿足,那他只能是个失败者,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遇,哪怕这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那么作为员工,我们怎样才能像老板一样善于发现和把握成功的机遇呢?
(1)善于发现机遇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机遇要有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出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本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你就会发现更多的机遇。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机遇,每一次社会活动、报刊上每一篇文章、人际关系和每一次交往、生活中和每一次转折、工作中的每一次得失等等,全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都可能是一次机遇,是一次选择,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而这个过程就像登泰山,目标在金顶,中间还要经过无数个阶梯,在曲折行程中要善于去发现机遇,这对于目标的最终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发现机遇还只是提供你获得成功的可能,要想把可能变成现实,还要牢牢地把握住机遇,敢于承担风险,勇于付出,要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
(2)发现机遇还要及时地付之行动,不能守株待兔,因为在机遇面前,所有人都想抓住,每个人都在努力,你不前进就等于落后。只有及时地把握住机遇,你才能获得成功。
应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真正的机遇时代,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就是因为抓住机遇而获得了成功。
纵观由于抓住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人才成长史,除了羡慕之外,我们还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潜在的素质,机遇对于他们的成功只是起到了一个发现、引发、转折、考验的作用,没有机遇,他们的才能可能会被暂时埋没,但是没有良好的素质,无论有多少机遇,他们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要想成功而又不善于抓住机遇,就很难成大事,而要抓住机遇靠的是什么?是你的能力。就像你去狩猎,等待了很久,猎物终于出现了,可你却放了空枪,只能眼睁睁看着猎物消失,捕捉猎物的本领,就是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能力,实质上就是增强抓住机遇的能力。
(3)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来说,再多的机遇也不起作用。这一准备就是自身素质的准备,那么它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①知识的积累
②生活见识的积累
③开放的交往方式
④良好的心理素质
⑤要有坚强的意志
机遇对于人的成功,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你能否获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机遇,而是素质,只要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捕捉机遇的本领,你就能获得成功。
在职场中患得患失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借口没有机会,他们抱怨老板对人不公平、公司的制度不好、同事间不够友好等等。而有目标和有志气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机会。努力配合老板完成各项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不忘学习老板的精神,对同事团结友好,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们知道要在职场中获取成功,就必须把握工作中每一项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些善于利用机会的人,在发现机会与把握机会的时候,如同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生根一发芽一结果,给他们自己或是别人带来更多的机会。
8.敢于竞争,敢于胜利
从进化论的角度和观点出发,竞争是不可避免之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参加竞争者将最终被淘汰。每个老板都是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在他们大脑中,“竞争”二字从未消失过,同时,也为“竞争”不断拼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向老板学习,就要学习他们这种竞争精神。
既然是这样,我们与其被迫去竞争还不如走向前去,勇敢地接受“竞争”!
走向前去,勇敢地面对“竞争”!
走向前去,勇敢地加入“竞争”!
竞争,是成长壮大的动力;竞争,是生存的保障;竞争,是实现价值的途径之一。竞争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状态。我们没有必要去抱怨生活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竞争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永恒动力。
在现代企业中,竞争更是不可避免。一个老板能否使企业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显示实力并脱颖而出,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从在睾丸中酝酿发育起始,精子就注定只有两种命运:要么在3000万至2亿个同行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卵子结合而延续自己的生命,要么就只能在异性的体内被溶解吸收,悄然死去。
我们不要去感慨竞争的压力,要敢于竞争,敢于胜利。波导集团董事长徐立华曾经说:“企业竞争就像比赛一样,谁跑在前面谁就是胜利者,所以关键就在于看谁跑得快,看谁更有耐力,大家都在跑,如何在技术上始终领先一步,如何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网上始终领先一步,如何在出口上领先一步,这样就会打造出自身的比较优势。”
生活中成功的老板,在面对出现的几个冤家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他们认为并不一定是坏事。据一份研究资料显示: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6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长成一颗晶莹的珍珠。有时候欢喜冤家,会尽可能地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艾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陆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是目前世界上最坚固的,它可以承受时速超过4500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1.35万公斤的打击力量,而这种力量被美武器专家形容为“可以轻易地将一只球送上月球”。那么,M1A2型坦克这种品质优异的防护装甲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型坦克装甲的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冤家”做搭档——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力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迈克·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将巴顿研制的新型装甲炸个稀巴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一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终于有一天,马茨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奏效。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试验中诞生了,巴顿与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冤家”也因此而同时荣获了紫心勋章。
老板在商场上的竞争,就如同我们在职场上的竞争,把老板的竞争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到了一家公司,只有保持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劲头,才能在同类中脱颖而出。不应该妄自菲薄、更不该自卑,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敢于竞争,敢于胜利就能成功。即使是后来者,也可以后来者居上。
在我们敢于竞争,敢于胜利之后,就会成为优秀的员工,一切才刚刚开始。要最终明白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你自己。卡耐基说:“人最大的对手就是他自己,他前进的最大阻碍就是他已经形成的观念以及他已经取得的成就。”
牛顿也曾经说:“我所取得的一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的成就感来自于我的不断超越。今天的我要超越昨天的我;而今天的我将被明天的我超越。”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个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澳元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十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车去公司报了到。现在,他已是澳洲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如果当初这位留学生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