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不要认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会思考着公司的发展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不少见,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不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外,你要尽量找机会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你物超所值。
(2)行动在老板前面。
任何工作都存在可改进的地方,抢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已经把答案奉上的行动是最深得老板之心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职员才能真正减轻老板的负担。工作交到老板手上后,他就不用再为此占用大量时间,他就可以腾出时间来思考别的事情了。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可以这样说,能长期有本事跟老板在工作上竞赛的,也差不多有资格当老板了。
(3)耐刻勉励自己。
老板成功的原因就是一步步积累,从不满足。如果你想比他更出色,就应该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躺在舒适的床上睡懒觉,要让自己每天都站在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上,这样成功就会很快垂青于你。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成为其中一员,当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工作面前无小事
著名企业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到员工精神时说:“如果让员工每天擦桌子6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次,可是中国员工在第一天可能擦6次,第二天可能擦6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5次、4次、3次,到后来,也许就会不了了之了。与日本员工的认真、精细相比,中国员工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很不公平,有一天,它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经过四刀就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凿才成佛的。”
平时看似普通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以促使我们走向成功,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里有这么一句话:“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坚持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做,而且能把简单的工作、琐碎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能体现出这份工作存在的意义,这份工作因此变得不平凡,做这份工作的人更是了不起。
15岁时,王永庆小学毕业,被迫辍学,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南部的一家米店做小工。聪明的他每天在完成送米的工作外,还悄悄地观察老板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16岁的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作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去走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户人家同意试用他的米。王永庆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肯定会关门。于是,他全力以赴,在“细节”上下工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一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非常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新的客户。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开设了一家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家碾米厂,设备条件比他的碾米厂优越许多。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业务上终于胜过了那家碾米厂。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永庆已经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有一次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0/o的氯气弃而不用,感觉实在可惜,就打算废物利用,后来筹集了50多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个塑胶公司。
从王永庆的发迹可以看出,没有小事的累积就不会有当年塑胶公司的成立,也就不会有他的成功。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做小事情粗粗糙糙、马马虎虎、对付迁就、敷衍拖延的人,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同样,这样的企业,哪怕一时轰轰烈烈,终将有土崩瓦解的一天。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牢不可摧的。
从前,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叫阿基勃特。他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某天到标准石油公司应聘时,被告知人员已满。当他退出来时,发现沙发旁边有一枚大头针,便把它捡起来随手放到了桌子上。当人事经理看到这一细节时,便立刻叫他回来说:“你被录取了。”
进入公司后,尽管出身低微,但他尽心尽职地努力维护公司的声誉。当时公司的宣传口号是“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于是,不论何时何地,凡是要求自己签名的文件,阿基勃特都会在签完名字后,在下面写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甚至连书信和收据也不例外。
由于这种原因,他被大家称为“每桶4美元”,真名反而没人叫了。四年后的一天,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到此事,便请他吃了一顿饭。当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我想,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后来,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便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这家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里,必然是人才济济,比他能力强、才华高的人多的是,但却是他做上了董事长。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关键在于,他处处为公司着想,时时为公司多做一点额外的服务,因此,他就获得了这样的奖赏。
工作面前无小事。往往正是人们看起来的“小事”成就了大事。
理智的老板,常会从细微之处观察员工,评判员工。比如,站在老板的立场上,一个缺乏时间观念的员工,不可能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员工,在工作中
无法与别人沟通合作;一个做事有始无终的员工,他的做事效率实在令人怀疑……一旦你因这些小小的不良习惯,给老板留下这些印象,你的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狭窄。因为你对老板而言,已不再是可用之人。
如今,社会上的人们逐渐变得浮躁起来了,总是不停地追求各种自己期望的东西,却对追求过程中的“小”问题极少或者根本不去理会。殊不知,这正是可以带来好结果的关键所在。
很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总是“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一般是对工作不感兴趣,是为了“混”而工作。用类似的心态,又如何能够关注得到“小”事情呢?这里给出的建议是,要么重新选择工作,要么在目前这个工作岗位上做得非常优秀。更详细地说有如下三点:
(1)工作上没有小事。世事皆无“小事”,事事都是工作,只要是能产生工作结果的一部分,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去重视。
(2)密切关注自己的工作流程,只要觉得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无论是多么“小”的细节都应该被关注并获得改善。
(3)差距往往从细节开始,造成不同结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任何小事,只要你敢忽略它的存在,它就会在你不注意时给你狠狠一击。
美国国务鲫鲍威尔就把“注重小事”当成人生信条,他目前是美国威望最高的将领和领导人。而另一位美国人,世界上惟一依靠股市成为亿万富豪的沃伦·巴菲特就极其赞同“工作无小事”的观点,他认为,无论在投资策略还是商务策略上,都必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能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里,发现值得关注和提升的小事,并能在它们未变成大问题前加以解决,这就是最了不起的本领,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能力之一。
5.不要被拖延捆住手脚
在工作中,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呢: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都在拖延。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找不到行动的方向;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致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对每一个渴望拥有较强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是最致命的,是一种危险的恶习。一旦遇事开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以至于很多工作根本没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