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抬头比低头好看 > 第4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3页)

第4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3页)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他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愿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打开人们的心房时,一颗宽阔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君子是一个雅名,但做真君子却非易事,那首先是一种涵养,至少不与人计较。如果你与小人计较,你就不配君子的名号。小人没有不斤斤计较的,君子自与此不同。俗话说好鞋不踩臭狗屎,就是这个道理。若与小人计较,自己岂不等同于小人了?所以真君子都有雅量,成大事业者犯不上与小人计较,以免阴沟里翻船,那太不值得了。

战国时,鲁平公有一天想出来接见孟子。鲁平公的心腹臧仓在鲁平公面前说孟子的坏话:“礼义是要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而孟子的丧事一个接着一个,可见他并不守礼义。您不要去见他。”平公说:“好。”便没有见。后来孟子的学生叫乐正克的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要来见您,他的心腹臧仓拦住了他,最终使鲁公来不成。”孟子说:“我不能见到鲁侯,这是天意。臧家的那个孩子怎么能使我不能见到鲁公呢?”

可见孟子作为圣贤待人多么仁慈温厚,不与小人计较到什么程度。

东汉桓帝时,有一个人叫左原,是陈留人,是郡学的学生,曾经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便安排了酒席安慰他。林宗对他说:“以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大马贩子。最后一个成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了魏国的大贤人。希望你千万不要怨恨,要多反省自己。”左原接受了林宗的话。当时有人讽刺郭林宗不和恶人断绝交往。林宗说:“人如果不仁义,而你又恨他过度,是要出乱子的。”左原顶不住周围人的讥讽和白眼,忽然又生怨恨,结交了一批刺客,想杀掉太学里的那批人。那天,林宗正好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林宗的教诲和信任,很是惭愧,就回去了。

东汉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有志向,好学习。先做颍川郡功曹,后来为太丘长。灵帝初年,碰上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死了,归葬颍川。虽然一郡的人都去吊丧,但名士们一个都不去。张让感到特别羞愧。而陈宜一个人去吊了丧。后来朝廷发生了党锢之祸,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塞的行为感恩戴德,所以放过了许多名士。

张让感陈寔的恩德,而免去了颍川名士的灾祸;左原接受了郭林宗的劝愿,而消除了他对太学的仇恨。所以说:使恶人感恩戴德,不与他计较,总有一天能免祸。小人大多是恩仇必报的,与他计较,不是自取其辱吗?

程颐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他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他。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这是坚决不可取的。那么当自己遇到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糊涂哲学告诉我们:必须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志原谅别人的过错。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文人宋缍辑录的《硕辅宝鉴》中,就记载着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故事讲唐朝的狄仁杰。高宗时狄仁杰是大理丞后为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他说得对,臣当改正;认为臣没有那样的过错,那是臣之幸也。至于是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称赞狄仁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长者。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宋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6.远亲不如紧邻

中国有句老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交朋友。有一个好邻居,建立一种好的邻里关系,会使我们的生活更顺畅美满。

在一个小城市里,有这样一对夫妻,女人是个善良温柔的好妻子,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而他们的邻居是性子比较急躁的人,爱发脾气,心情不好时,会与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她适当的劝解适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一次,邻居夫妻俩吵架生气,他们安排邻居妻子住在自己家,邻居丈夫一开始还赌气,自己给孩子做饭,忙里忙外,夜深人静时,才体会到妻子的温柔体贴,总会在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时倒一杯热茶,总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妻子轻柔的话语比谁的安慰都重要。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不爱她,只是脾气暴了点,都是自己不好。

他想妻子住在了朋友家,但到处找都找不到。后来,才知道他住在邻居家,自己过去赔礼道歉,终又重归于好。

在那几天中,邻居也不断地安慰她。她也想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怀,已经不再责怪丈夫。

在这件事发生的整个过程中,邻居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邻居的帮助,我们很难想像事情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好邻居会为和谐的邻里关系而努力,当别人家有了不愉快的事,会全力帮助解决,尤其是这样的家务事,邻居恰当的方法,能帮助家庭恢复功能。

还有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个人和商人为邻,这个人特别想自己做一番事业,就从银行贷款投资做生意,可他毕竟年轻,涉世太浅,没多久就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这时,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那个商人。他就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来到商人家,告诉他自己的难处。商人听后,笑着说:“不奸不为商,你还很年轻,有许多事还没有看透。不过,我可以给你谈谈我这些年来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也许对你还有些用。”年轻人听后,似乎觉得自己明白了不少事理,也似乎从中摸出了一些经商门道。后来,他告诉商人,自己现在资金周转不灵,商人说:“我可以帮你渡过这个难关,但必须用你赚了的钱来还我。”年轻人听后,深表感谢。

年轻人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情况下,在邻居有能力帮自己渡过难关的情况下,请求邻居的帮助,是十分正确的方法。邻里之间本应该互助互利,但我们必须努力去争取,才能够得到帮助。否则,坐在家中等着钱从天上掉下来,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当然,处理好同邻居的关系,好处远不止这些,上述事例只是一个肤浅的说明罢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生活在一栋大楼里,如果平时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一旦遇到急难事时,又有哪个邻居愿意来帮忙呢?

建议邻里之间彼此多多关照,这样,一旦有个大事小情,大家互相帮助,不仅邻居方便,自己也方便。现在的邻里之间就像站在高楼林立的大厦顶层,望着灯火辉煌的城市,心里很是惬意。其实,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礼貌,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这世界就更完美了。

邻里相处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宽容心,古人都能做到“让一让,三尺巷”,如今的我们就要珍惜以和为贵,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更要知道:你对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因为邻居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和谦让,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

7.宽容忍让为上策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宽容忍让为上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