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借局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才能够为自己打开局面。只要懂得利用,懂得借靠,哪怕只是一个鸡蛋,最后都能变成一个养鸡场。
1.雷厉风行,决不拖延
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以“时间就是金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不得不适应都市那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大都市的繁忙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犹太人对待事情的作风:雷厉风行。
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可谓精打细算,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做到将时间具体化,他们决不允许也不能容忍迟到或拖延时间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的员工身上。当他们在处理重要事情时一律谢绝会客。而当别的老年人还在盘算着怎么安排自己的晚年时,他们往往已细细估算出自己还能活多久。他们不是在给自己安排一个详细的旅游计划,而是以此告诫自己还能赚多长时间的钱,还有多长的时间能够享受生活。
犹太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不够用,因此他们才会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难道他们不知道时间对人是平等的?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这点,他们甚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要想赚更多的钱并不困难,关键就看你如何去把握时间,利用时间。人们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要占用一些时间。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时间可分为可支配时间和不可支配时间。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和调整,但对于后者,我们却无能为力,比如一些你不得不应付的事情,由不得你来决定和安排,这种时间是不可管理的,你能做的只能是应付。对于可支配时间,就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分配,充分利用。对于商人或管理者而言,善于识别和安排可支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明白了这点你才可能真正懂得如何根据情况来调整分配,充分利用可贵的时间。善于识别和安排可支配时间也是为什么会有决策策划管理层和执行决策的基层员工的主要原因。毕竟基层员工很难认识到时间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犹太商人总是能打破思维定式,做出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用金钱买时间,用智慧换效率。因而他们成了真正懂得时间价值的人,“时间也是商品”,“不要浪费时间”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犹太人做生意的格言。
现代人把“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格言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人每天工作8小时,他们从不以一天几小时,一小时多少钱,而是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是分秒必争的。一旦规定了工作的时间,就严格遵守。下班的铃声一响,打字员即使只有几个字就可以打完,他们也会立即搁下工作回家。因为,他们的理由是“我在工作时间没有随便浪费一秒钟时间,因此我也不能浪费属于我的时间”。瞧!这就是犹太人的时间观念。也正是强烈的时间观念驱使他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严格地杜绝各种时间的浪费。他们把时间和金钱看得一样重要,无故地浪费时间是和盗窃别人金柜里的金钱一样,是罪恶的事情。犹太人为此计算了浪费时间并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个犹太富商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他每天的工资为10000美元,那么每分钟约合20.8美元,如果他每天因被别人打扰而浪费10分钟,他每天就会损失208美元。在别人看来,对于他这么一个富翁来说,208美元根本不值得一提。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他自己认为一天浪费208美元,一年下来就达到了76000美元。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人了。所以他决不允许自己每天有浪费时间的情况出现,哪怕是一分钟。
在一切可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中,惟有时间是最少,最易消失,最不好捉摸到。现代人有充裕时间的就没有钱,而生意很多赚钱很多的人,时间却有限。犹太人总是告诫自己如果没有时间,哪怕计划做得再好,目标订得再高,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空谈。
但是,犹太商人对时间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商品和金钱的角度。他们更为透彻地认识到时间是生活,是生命。所以,犹太商人很乐意花钱在能提高效率的任何事情上。只要买到了效率,就等于买到了时间,毕竟做任何事情高效率要比低效率快得多,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能赚比原来更多的钱。再说钱可以再赚,商品可以再造,可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时间远比商品和金钱宝贵。
在美国纽约,有一位拉比教师戴了一块手表,背面刻着“爱惜光阴”4个字。另一位教师把这手表拿给学生们看,学生们不以为然,说是俗套子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新奇的。
拉比见学生们无动于衷,就戴回手表说:
“美国有一句俗话,叫‘时间就是金钱’。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句话很容易使人误会。假如说时间就是金钱,那我们就只能想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知如何运用时间的人,另一种则是不知如何运用金钱的人。其实,就价值而言,时间远比金钱贵重。金钱可以储蓄并生息,而时间却丝毫不停脚步,而且一去不复返。”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应该改为‘时间就是生命’,或者‘时间就是人生’。”
拉比这么一解释,学生们都觉得有理。
犹太人为什么把时间看得那么重?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他们在与对方签订商业合同时,都已充分估计过自己的交货能力,考虑过是否能按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日期去履行合约。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办到,就与其签约,如果办不到,他们不会轻易签约。
时间的价值还体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哪个企业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把质优款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率先推出,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发挥时间的商业价值
犹太人重视时间的另一层意义是,抓紧一分一秒可以抢古商机,争取竞争的主动权。
时间的价值还体现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与占领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以质优款新的产品问世,谁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比如电子手表,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美元乃至几百美元。而后来的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其价格一落千丈,每块售价只有几美元。再比如人们日常食用的水果、蔬菜,在反季节时售价数倍于盛产季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还是因为“时间”价值的体现。
我国唐朝学者李肇在《国史补》一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一辆载着瓦瓮的驮车打滑不前,使得后面几十辆货车受阻。这些货车必须在半小时内赶到前方一座小镇,否则,车上货物的价格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着急。后来,货主忍不住了,就问前面的人:“车上的瓦瓮共值多少钱?”对方回答:“八千钱。”货主便叫随从给那人八千钱,然后叫人将瓦瓮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货车得以抢先到达目的地。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就是:做生意必须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必须懂得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那么重,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
与对方签订合同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交货能力,是否能按对方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去履行合约。如可以办到,就与其签约,如办不到,切不可妄为。
时间的价值还显示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的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以质优款新的产品问世,谁就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电子手表,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美元乃至几百美元。曾几何时,当许多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其价值一落千丈,每块售价只有几美元。又如人们日常的必需品蔬菜,在反季节时其售价数倍于盛产季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显然是“时间”的价值。
时间的价值还表现在生意的全过程中。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与其费用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根据众多的企业核算,其经营费用中有70%左右是花费在占用资金的利息上。如一个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为10亿元,其资金年周转率为两次,言下之意,该企业每年占用资金为5亿元。若按银行利息为12%(年息)计算,一年共支付利息达6000万元。如果该企业能把握一切时间和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周转达到一年4次,那么,其支付的利息就可节省3000万元,换句话说,该企业就可多盈利3000万元了。除此之外,加快货物购人和销出,加快货款的清收等,都体现出时间的价值。
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能够成为南非首富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视时间为商品,把银行的时间“卖”了,并且“卖”出了好价钱。
初到南非,巴纳特是一个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每个星期六都是他赚钱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停业较早,他可以尽兴地开出空头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开门之前售出钻石,以所得现金支付货款。
巴纳特就这样把银行星期天停业的时间给卖了。这一天,去银行要求兑付的人会被银行“暂缓付款”的一句话挡回,空头支票不会被打回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给自己的账号存人足够多的钱,以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支票。他这种拖延付款的办法,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得多的资金。
让人尤其敬佩的是,巴纳特让持有空头支票的钻石卖主总是在星期一上午就收回了全部货款。
创业初期如果没有这么一招,巴纳特永远只是一文不名的巴纳特,绝对不会跻身世界富翁排行榜。
里治曼家族也是同样的例子。里治曼家族在加拿大和美国有许多地产。同时还在加拿大开发石油,该家族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但里治曼兄弟的发迹只不过三四十年,发展迅速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一次次先于他人从事某个行业,充分显示出了犹太人经商的高超本领。
里治曼兄弟的祖父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他知道本行是发不了财的,所以他教育儿孙们不要再步他的后尘,他语重心长地对幼子说:“森姆,你一有机会就要做个商人,这是我们犹太人的本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森姆辗转欧洲各城镇,过着极艰苦的逃难生活。战争结束后,森姆在巴黎住了下来,他用仅有的几十个法郎为本钱,在街边流动摆卖香烟、糖果之类的小商品。不管白天黑夜或风雨交加,坚持摆卖。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森姆的小生意做得有起色了,他就租了一个小铺子开店。后来,他的子女们也长大了,长子阿尔拨·里治曼,次子保罗·里治曼,三子拉富·里治曼都可以成为小店的助手。他们一家人起早贪黑地经营,几年后,家庭条件大为改观。
后来,森姆带着全家人迁往加拿大生活,经营瓷砖生意,然后以瓷砖生意作为跳板,经营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并期望将来能够进人地产业市场。
20世纪60年代初,森姆退休了,让儿子们放手大干。而这时候的加拿大工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多伦多市。由于当时最主要城市蒙特利尔的法国后裔闹独立,很多厂商转移去多伦多市投资或经营,这样刺激了多伦多的房地产业连年成倍增长,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里治曼兄弟认识到进入地产业时机已经成熟,就立即把大量资金投入地产业,自购土地进行厂房仓库建筑,然后将其出售或出租。到1963年,他们已成为多伦多屈指可数的巨子。
1965年,里治曼兄弟以2500万加币抢先收购了一家面临倒闭的房地产公司,从中获得600英亩的地产和几幢巳落成的住宅大厦。里治曼兄弟利用这块地皮及楼宅,发展商业和住宅区,用于出租。由于购人成本低,建成后出租率高,租金不菲,为此获得了极丰厚的利润。
在多伦多市的房地产业开发成功后,里治曼兄弟又不失时机地向温哥华、渥太华、蒙特利尔等大城市渗透,在加拿大各城市投资,建筑楼房,其中的大多数用于出租,少量用于出售。到20世纪70年代,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里治曼兄弟又及时撤资,从房地产业中悄悄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