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些紧迫的问题,哈伯惜时如金,科学安排工作流程,每天恨不得连觉都不睡,终于在1909年发现了在600度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为8%的合成氨。
但是,哈伯仍然不满足于这8%的转化率,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研究,最后他成功地从反应气体高压循环加工中,不断地把生成的氨分离出来。
后来,他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锇储量极少,且极易挥发。两年间,哈伯昼夜不分地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但这种催化剂却害怕氢气的脱碳腐蚀。哈伯又开始紧张地做实验,每天以秒计时,终于发现加—层熟铁的衬里,可以使催化剂不怕氢气的腐蚀。
哈伯合成氨法不仅开辟了获取固定氮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对化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哈伯因此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之所以取得伟大家的成果,正是由于他继承了犹太民族的时间观。在犹太人心中,时间就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正是时间一点一滴地累积成人的生命。但时间又是无情的,它不能挽回、不可逆转、不可贮存,且永不再生。
而时间又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成功与否关键是如何利用。一个人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就会被时间俘虏,成为时间的弱者。一旦在时间面前成为弱者,他便将永远是一个弱者。因为放弃时间的人,同样也会被时间放弃。
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做过一段经典的“时间假设”,这个假设与犹太人的时间观念非常接近。他说:“假设,一个人一天的工资是10个先令,可是他玩了半天或躺在床上睡了半天觉,他自己觉得他在玩上只花了36个便士而已。错误!他已失去了他本应该得到的5个先令……千万别忘了,就金钱的本质来说,是可以增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钱能变更多的钱……也就是说,他也许失去了一座金山……”
同样的,犹太人觉得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和把握时间。特别是对一个商人来说,要赚钱,首先就要考虑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经商。犹太商人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分秒必争。在他们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产生利润,因此盗窃时间,就等于盗窃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没有什么比时间可贵,也没有什么比会节省时间更重要。不爱惜时间,不珍惜时间,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机会。
3.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这对犹太人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可以学习。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
“忍冻学习的西勒尔”的故事,是一个为犹太人熟悉的故事。
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
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
在几天之内,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
怎么办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
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犹太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犹太法典》中有这样一些话:
对于像孩子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新鲜洁净的纸上书写。
但对于像老人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破旧不堪的纸上书写。
世界只为了学童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
学童们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业,即便是为了建筑神庙也不行。
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有一本名叫《虔诚者的书》,记载着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都放有书本。因为他们认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死者就会从坟墓中爬起来看书。
虽然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但是犹太人对求知的态度是:生命是会有终结的,但学习却不会终止。
犹太民族的好学作风成了他们的历史和民族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公元前5世纪时,波斯王国驻犹太地区的总督聂赫米瓦曾说过:“这一个地方不仅有很多图书馆,在图书馆中更是经常挤满了看书的人。”他的话不知不觉中印证了犹太民族的好学。
犹太人把书本当作宝贝。在古代,书往往被犹太人翻看得破破烂烂,但是他们仍然舍不得扔掉,一直要等到整本书都七零八散,字迹模糊不清,再也不能翻阅的时候,四邻才会聚到一块,像埋葬一位圣人一样,恭恭敬敬地挖一个坑,把这本书埋掉。
生命可以终结,学习不能终止。犹太人认为学习可以让人获得生命和更多的奖赏。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