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卖菜的年轻人观察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您这里来,为什么您不生气?”
老妇人笑着说:“在过去有个风俗,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更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摊位上,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同样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顾客到店里来,就是商店的客人,无论买与不买,营业员都要以礼相待、热情服务,不能有“你来求我的”思想,不能待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甚至顶撞顾客。
凡是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因为,商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的大忌,尤其是当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时,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应集中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做广告宣传等方面,如果老是用在对别人如何暗算与报复上,难免会顾此失彼。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仁义在。
美国的“旅馆大王”希尔顿的发迹之路,其中主要一条是微笑服务与和气生财。
1919年,他接过父亲交给的2000美元,连同自己赚来的3000美元,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经营旅馆生涯。当他的资产从5000美元奇迹般增加到5100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绩告诉母亲。想不到,他的母亲却淡然地说:“依我看,你跟从前没有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使每一个住进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的旅馆才有前途。”
母亲的话使希尔顿陷入迷惘,究竟什么办法才具备母亲所指出的“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行之久远”这四大条件呢?他反复考虑此事,并亲自去逛商店,串旅馆,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旅客和顾客去亲自体验感受。不知走了多少间商店和旅馆,总数以千计,历时半年。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就是和气生财。只有“和气”才实实在在地同时具备母亲提出的四大条件。于是,希尔顿实行了以微笑服务体现出和气生财的经营策略。
每天,他对营业员的第一句话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要求每个员工无论如何辛苦,都要对顾客投以微笑;不管顾客什么态度,都要以和气相待。即使在旅馆业务受到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时,他也经常提醒员工记住:“千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到任何困难,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
因此,在经济危机中纷纷倒闭后幸存的20%的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脸上带着微笑。结果,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就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跨入了黄金时代。今天,希尔顿旅馆已在五大洲各主要城市开设有210家分店,年营业额超百亿美元。
“和气生财”是从古至今广为人知、广为采用的经营策略。我国古代就有“脱货求财说好话,切莫开口就骂人”的商业谚语。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要赢得市场和顾客,产品质量和款式是重要的,如再加上营销活动中始终和蔼可亲、服务周到,其生意就必定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反之,如果对顾客板着面孔,疾言厉色,哪怕其有质优价廉的产品,顾客也会敬而远之的。所以,“和气生财”营销策略是现代商业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广结人缘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八面玲珑,自然财源广进。但从商人的势利眼光看去,并非每一个人都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交结,连孔子也教人“无友不如己者”,但一般来说,创业者尽量不去得罪人,在无伤大雅、无大损失的情况之下,不妨处处与人为善、慷慨大方,但要花心思去栽培则不必。
一次,几位从外地到广州出差的旅客,到某饭店用餐。他们一坐下,服务员就亲切地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还是让我介绍几个?”顾客说:“我们带来了罐头,不要菜了,给我们来几碗白饭好吗?”服务员很快端来了白米饭,还带来了碟子和罐头刀,说:“这罐头要加热吧?”顾客说:“不用了。”服务员又要替顾客开罐头,客人还是说:“不用了。”后来,服务员看见碟子上干巴巴的罐头肉,便又建议客人添个菜汤。客人说:“好!您真热情。”客人满意地吃完了这顿饭。临走时,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对服务员说:“您服务真周到,改天我们再来。”果然,这几个客人连续几天都到这家饭店用餐,不过,再也不是带罐头来净吃白米饭了,饭店的营业额也增加了。
ッ扛鋈硕加凶约旱南敕ǎ但是要记住,商人的要义在于和气生财。市场竞争激烈,商人们各显其能,但绝对不可用“歪道”征服市场。赚钱要走正道,要让我们的资本变得更洁白!
一点通:
“和气生财”可以说是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经了。把待人和气用于经商中,不仅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改善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提高商店信誉,而且可促进成交,扩大销售,增加赢利。
3.抓住顾客的兴趣爱好,激发共鸣
与顾客初次见面,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从顾客的兴趣着手,循趣生发,往往就能顺利地进入“正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乐于谈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位客户都非常繁忙,一旦对你的话题没有兴趣,他就会对谈话的内容及销售员本人产生极大的反感,所以一定要时刻观察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你可以看着客户的眼神,当他的眼神飘忽不定的时候,说明他对你的话题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或者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就要找出新的、可以调动他兴趣的话题。
有一位著名的棒球运动员,在保险公司推销员的眼里被当作是一个难于攻破的堡垒。因为他对保险、投保之类的事,根本就不感兴趣。他对喋喋不休的推销员们很反感。
有一天,某位推销员又上门了。与别的推销员不同的是,进门后,他没唱那些令人生厌的老调,也没有对保险好处进行宣传,而是以一位相当在行的热心球迷身份来倾听对方大谈棒球。
他的倾听、他的插话、他的问题和那些简短的议论,都给这位职业球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被视为一位很有棒球运动员素养的同行交谈者。在一个适当时刻,推销员向球手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你对贵队的另一位投手利里夫的评价如何?”
“利里夫,正是有了他,我才能放手投球的,因为他是我坚强的后盾,万一我的竞技状态不佳,他可以压阵。”
“请原谅我打个比喻,你想过没有,如果把你的家庭比作一个球队,你家庭也有个利里夫。”
“利里夫,谁?”
“就是你。”推销员谈锋正健,“你想想,你的太太和两个孩子所以能‘放手投球’,换句话说,能无忧无虑地生活,就是因为有了你,你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和幸福的保证。所以你好比他们的‘利里夫’。”
“你的意思是……”
“请你原谅我的直率,我是说人有旦夕祸福,万一你有个不测,我们就可以帮助你、帮你的太太和孩子。这样,你就更可以放心地驰骋球场,绝无后顾之忧。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你的‘利里夫’。”
至此,棒球运动员才想起他的对话者的身份,然而他被感动了,这笔生意当场就拍板定案。
推销员与顾客面谈之前,需要适当的开场白,好的开场白是推销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推销工作中,推销员可以首先唤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然后道出商品的利益,迅速转入面谈阶段。好奇心是人类所有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唤起好奇心的具体办法则可以灵活多样,尽量做到不留痕迹。
一位人寿保险代理商开始接近准客户便问:“200毫升的血,您打算出多少钱?”
“如果您现在急需帮助,您愿意花多少钱求助呢?”由此令人好奇的对话,可以引发顾客对保险的重视和购买的欲望。
人寿保险代理商阐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人们必须在实际需要出现之前投保。
为了接触并吸引客户的注意,有时,可用一句大胆陈述或强烈的问句来开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非常成功的销售员乔·格兰德尔。他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叫做“花招先生”。他拜访客户时,会把一个3分钟的蛋形计时器放在桌上,然后说:“请您给我3分钟,3分钟一到,当最后一粒沙穿过玻璃瓶之后,如果您不要我再继续讲下去,我就离开。”
他会利用蛋形计时器、闹钟、20元面额的钞票及各式各样的花招,使他有足够的时间让顾客静静地坐着听他讲话,并对他所卖的产品产生兴趣。
假如你总是可以把客户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提问题将特别有用。顾客是向你购买想法、观念、物品、服务或产品的人,所以你的问题应带领潜在客户,帮助他选择最佳利益。美国某图书公司的一位女推销员总是从容不迫、平心静气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接近顾客。
“如果我送给您一套有关个人效率的书籍,您打开书发现内容十分有趣,您会读一读吗?”“如果您读了之后非常喜欢这套书,您会买下吗?”
“如果您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您把书重新塞进这个包里给我寄回,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