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吉娜一脸不屑的嘲讽,低头看着哭成一团的孔儒。她一点都不相信,整天骂孙老爷子是“没眼光的死老头”的孔儒会真的对孙老爷子有感情。
其实她并不知道,孔儒此刻复杂痛苦的心情。
反而是易素和孙茹更了解孔儒为什么哭。
孔儒一直想在电影上赢过易青,向孙老爷子证明他比易青更强。并且希望孙老爷子能改变主意,把他选定为事业接班人。
可是现在不行了,孙老爷子竟然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就算有一天他孔儒赢了。他也永远证明不了什么了。
上次岁末争档事件,由于玛吉娜地失误,孔儒被迫走了一条先出海外销售,然后回到国内市场的弯路。
三千万的电影只收回来二千多万票房。幸好海外市场和音像制品还卖了一点钱,总体算打平保本。不过比起易青的一炮而红,他当然是远远地落了下风。
鉴于中国大陆市场的不成熟和无法介入的现况,玛吉娜和她父亲绝定把公司下一步的市场重点放在香港和东南亚一些有华语,英语双重传统的小国。同时等待时机,等待大陆政府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和变动,再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孔儒今天是怀着一个失败者而非复仇者的心态而来的。他知道。只要跟着玛吉娜去了香港,就很难有和易素交手的机会了;再得到孙茹的机会更是渺茫——换句话说。这一次地失败就永远的输了,再也没有报复易青地机会了。
试想孔儒怎么能不痛哭悲忿?他并不是对孙老爷子没有感情,只是以他的胸襟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如易素,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多年来一直器重自己的老师忽然把自己逐出门墙。
俱往矣,人死不能复生。孔儒收泪而起,无视满堂身份显赫的宾客。凄然长笑三声,扬长而去。留下满场的疑惑和猜测议论。
玛吉娜紧跟在孔儒背后,经过易青身边的时候,满眼怒火的瞪了他一眼。
易青理都没有理她,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个淫荡地女人;但是,恢复了理智的孔儒却令他心寒。易素从不相信孔儒是个无能的人,能被孙老爷子看中的门人,岂是易与之辈?
他那时的冲动、幼稚的不理智举动,其实恰恰说明了孔儒骨子里有种艺术家特有的感性和理想主义。一旦这种人将他的才能归于现实,用来冷静的对付一个人时,所爆发出来地能量比那种常见的城府极深的阴狠小人要巨大地多。
中国人的红事白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程之烦琐之复杂,很容易使操办的人忘记了个人的欢乐和悲伤,机械而麻木的进行着仪式。
劳累了一天,礼堂里终于只剩下几个人。易素望着冷清的礼堂,才忽然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悲伤。这个器重、疼爱自己的老人竟这么就去了。
想起多少次在孙老爷子面前的高谈阔论,想起他老人家无数次的叮咛教寻,易青的心头隐隐做痛。
正是这位孙老爷子,向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之路和成功之路的大门,使得一个南方海边长大的大男生,能够脱胎换骨,能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人生。
现在,当年易素向他许诺的那篇改革中国电影的策论还没有完成,老人却已经永远看不到了。
易青想到这里,悲从中来,不禁仰天唏嘘长叹。
门外,火葬场的车,来了……
……
第二天,易青在孙茹家的客房醒来,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管家上来告诉他,用过早点之后,请到客厅去。孙老爷子生前有遗嘱留下,要在今天向有关的人宣读。
易青起来洗漱了一下,换好衣服,下楼吃早饭。
孙老爷子的骨灰盒还没送进八宝山,象他这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的国家干部,照例是要送到烈士陵圆旁边的革命者公墓安灵的。
易青站在灵位前拜了几拜,才走向餐厅。
孙茹和她的父母,正坐在餐桌上等他。易素有点惶恐,连忙上来道歉道:“伯父、伯母,对不起,让您二位等我。”
孙茹的父亲孙云傅道:“不用客气,以后就都是自己人了。”说着就让保姆给易素盛粥。
易青哪有让人伺候的习惯。连忙站起来自己盛了一碗。
早饭吃地是千层薄酥饼和粥;易青和孙云傅吃的是黄酒鳝糊鸡丝粥,孙茹和她妈妈吃的是揶奶糯米燕窝甜粥。
易素尝了一口,虽然心情不佳影响到胃口不好,但是粥味的鲜美却依然使他心情为之一振。看来这位孙老爷子地独子孙大董事长,也是一位在饮食上特别讲究的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