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张家和华家搅进来,是想让他们互相牵制,省得自己去麻烦。
他翻看了信息,知道他们也有和自己合作的心思。
公司成立后,自己只需要安排几个人进公司的关键位置就行了。
李奇峰傻眼了,但他随即也明白了黄刚的心思,同时对这小子更不敢小瞧了。
李奇峰当然也没什么反对的理由,而且他深知,退出就是他旗下药业的未路了,除非他有能力吞掉人家。
可面对这个小年轻,纵横商场半辈子的他竟然没有半点信心能蠃下以后的争斗。
"那好吧,我找他们商量一下。"李奇峰谨慎地说。
"别外,帮我查一下茅山道士在京城的住所,特别是有两个昨天受伤的道士,有一个已经断臂了。"黄刚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茅山道士?好吧。"李奇峰有点疑惑,但也不多问。
匆匆起身出门和吴校打了个招呼就离去。
黄刚也回教室上课去了。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竟决定了一个能颠覆华厦医药行业的公司的诞生……
其实这也是黄刚一贯的风格,前世做生意他虽然只窝在小县城发展,但做事都是很果敢,从来不拖泥带水。
前世他虽然做的都不是什么大生意,但却如同开挂一样,在只有5000块钱的情况下,一年内买下6辆二手中巴车,价值三十几万,平均不到两个月买一辆。
黄刚当时开修理店,第一辆车车主来修车时说想卖车,黄刚问他卖多少钱,他开价三万五千元,黄刚说自己想买,也不还价,但要求先付五仟,然后每个月付五千,半年给清,哪个月给不起钱,你就来开车走,前面的钱相当于你白捡。
这种条件车主当然没有半点意见,这车他经营多年他知道,一个月营利也不过三千多元,这还包含自己夫妻干活的工资,如果扣除,也就两千左右的盈余。
但黄刚自有他的打算,汽修店他开了一年多,刚还清开店所借的钱,就还剩下那五千多,但汽修店每个月也有三千多收入,车子再得点,不至于违约。
但惊喜的是,这辆车到了黄刚手上,因为发车地点从之前的通镇发往仙城,改成了从仙城发往通镇,收入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为当时这条线路上,大部都是通镇人的车,大家都在镇上住,早上排队发往仙城。
但仙城发往通镇的原来只有一部,加上黄刚买这部后也只是两部。
所以当他们拉一车子在乡下上早班的客人和小生意人到通镇时,通挽大多车还排队。
因为车上有部分客人去赶通镇还过去十几公里的龙镇,所以它的车到龙镇下客后,一路捡上面这段路的客人回仙城,到通镇也不停车就一路捡客人回来。
这样,他的车走完来回这一趟时,就锁定了今天两百元左右的收入,而通镇的车还有一半排队还没到,所以根本没法比。
而黄刚自己经营修理店,晚上回来让徒弟们检修保养,保证了车子每月满勤,这更是一大优势。